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断优化建筑功能、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内涵已经扩展,从单体建筑节能延伸到区域化的绿色生态,绿色建筑在生态理念、规模范畴、技术集成、全生命周期、全产业、建设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急需通过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供制度保障,督促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明确责任产生合力 从源头细化“绿色”要求
政策约束性不强、执行力不足、监管缺少强有力手段……由于缺乏法律支撑,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本月起,《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正式施行,为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条例施行之前,湖北省绿色建筑要求未纳入工程立项和规划审批环节,由于缺少监管,部分项目未按照设计的星级标准、用能标准进行建设和运营,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条例明确了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例如,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在开展政府投资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项目立项审批时,应当将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纳入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将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纳入建设工程规划审查范围,对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
针对绿色建筑“重设计、轻运行”现象,条例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行细化完善,要求对绿色建筑设计、图审、施工、检测、监理、运营等全过程实现闭环监管。特别提出,绿色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绿色建筑正常运行。
绿色建筑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但确实会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如何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和社会资本参与度是必解难题。
条例明确,符合绿色建筑产业信贷条件的项目及其借款人,享受项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按揭贷款等金融支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购买的商品住宅为星级绿色建筑的,在其计算的可贷额度基础上,按绿色建筑星级逐级上浮。星级绿色建筑和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居住建筑,因采用外墙外保温增加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
这些规定有助于增强市场对绿色建筑产业健康发展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参与;同时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和评估绿色建筑项目,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产业的产品、制度创新提供依据。
从“绿色建筑”到“建筑绿色” 提出更加广泛的绿色发展要求
新建建筑应当执行对应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要求;有序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与城市更新项目相衔接;在工程奖项评审、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表彰奖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建筑绿色发展……《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本月起施行。
面对建筑领域绿色转型的任务,多地已经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法规名称中的提法多为“绿色建筑”,而北京此次出台的条例中的提法则是“建筑绿色”。据介绍,“绿色建筑”是基于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标准,适应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建筑绿色”则覆盖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和运营以及相关领域、产业的绿色发展要求。
条例不仅包含了房屋建筑,同时明确市政基础设施参照管理;不但要求建筑本身的节能降碳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关注建筑用能结构调整、建材绿色供应链、城市更新、绿色示范区、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协同等方面,更加注重“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屋购买者对绿色建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条例提出了激励和引导政策,包括对主动提升绿色建筑等级标准、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或者提高装配式建筑等级、主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的项目,在工程奖项评审中优先考虑;对个人来说,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可以给予适当政策支持;逐步推行装配式建筑、健康建筑评价,推动相关结果在建筑物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等。
针对建筑绿色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条例提出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要求新建建筑按规定标准安装太阳能光伏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鼓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时,增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提出电网企业应当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增强上网能力。
条例明确了建筑绿色运行、节能改造的责任主体。同时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为建筑项目从规划到运行提供一体化服务,优化建筑绿色发展生态,确保工程质量和绿色性能标准。
破旧立新解决发展掣肘 助力实现建筑领域“双碳”目标
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发展要求,着力解决信贷投入和绿色建筑认定时间错配的难题,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破旧立新,新制定的《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本月起施行,助力广州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
原《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13年施行已逾10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广州市总结经验,根据上位法以及现行政策调整相关立法内容。新制定的《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在原有基础上破旧立新,结合广州发展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发展掣肘,目标是提高绿色建筑品质,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助力广州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
据介绍,规定从新建建筑和城市更新两大主要方面入手,提高了对公共建筑的要求,以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要求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按照不低于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标准建设。同时,要求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使用财政资金改造时,应当同步实施绿色化改造,要求各区创建绿色生态城区。
广州夏热冬暖,空调季悠长,如何推广适宜技术,推动建筑产业绿色升级?规定鼓励推广应用空调节能技术,有效控制、降低建筑能耗,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在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方面,规定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应当使用绿色建材,以推动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此外,规定强化规划引领,要求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以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载明装配式建筑要求,以更好地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