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来自34个界别的2093名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这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第一次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一个个专题议政、一个个主题交流、一次次有力监督, “中国式商量”的政协工作,有成绩有温度有力量。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坚持履职为民,引导委员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王沪宁说。
这些工作包括:召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产业工人创新技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深入调研,就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进行协商。
这些工作无一不是民生之需,无一不是民之所盼。
而2024年,“我们要深入一线了解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增强对策建议前瞻性和精准度,拓展议政建言深度。”王沪宁强调。
2023年:四方面下功夫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常委会履行各项职能,举办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组织委员开展捐资助学、扶残助弱、技术培训、法律援助、项目帮扶等服务群众活动2480项;结合全国政协党组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的问题,明确69条整改举措,按计划全部落实。
修订提案工作条例,收到提案5621件,立案4791件,办复率达99.9%。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意见,收到各方面信息来稿43995篇,采用6010篇。其中,1154名委员报送信息7421篇,采用1715篇。
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5次、联办协商活动9次,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563件、大会发言144篇。
全国政协及所属机构组织出访23批次,同50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交流互动,新建立同41家国外智库和12个民间组织的联系。
王沪宁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坚决克服内外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和底气。
“为推动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工作开好局,我们着重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王沪宁指出。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履职正确政治方向。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19次、182篇。
二是强化政治培训,提高政治能力和履职本领。8740人次参加学习培训,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参加并带头授课。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体系,夯实履职制度基础。制定和修订87项制度。严格制度执行,梳理汇编全国政协层面57项、机关层面171项制度,对重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调研议政质量。从1755个建议议题中遴选出21个重点协商议政题目,围绕中心任务和群众期盼协商议政、建言资政。
2024年:抓好四件大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王沪宁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中国共产党领导贯穿到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调查研究、团结联谊、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把中国共产党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确保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政协得到全面贯彻。
二是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三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献计出力。发挥界别优势,大兴调查研究,深入一线了解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增强对策建议前瞻性和精准度,拓展议政建言深度,提高民主监督实效,助推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四是致力于画好最大同心圆。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促进团结的工作。发挥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宣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