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揭晓,秦皇岛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综合得分在三个获奖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秦皇岛市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奖项。
“小区改造后,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情也好了,今年春节过得十分开心。”2月15日,谈及新生活,在海港区北大营家属院小区住了20多年的居民韩国民乐得合不拢嘴。北大营家属院小区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多年来,小区污水堵塞、排水不畅、停车位缺失、楼体涂料脱落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2023年,秦皇岛市对这个小区进行改造,多年存在的“顽疾”被彻底根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像韩国民一样,居民们在新居里开始了新生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居品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民以居为安,民生居为先。秦皇岛市坚持地上、地下统筹,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既重“面子”、更重“里子”,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提升,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实现新跃升。2018年至2023年共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19个,惠及21.6万户家庭、85万人。近三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20594套、基本建成6413套,完成投资47.57亿元。在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全面规范物业管理。坚持促进小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协商议事机制、规范物业服务行为、为群众办实事,全市物业行业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倾力打造舒适宜居的完整社区。近年来,全市建设日间照料服务设施211个、普惠性幼儿园3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所、实施体育惠民工程425项。
城市容貌、环境品质是城市功能和特色的体现。近年来,秦皇岛市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城市容貌、环境品质实现新跃升。秩序上抓好“大整治”,常态开展城市容貌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围绕污水跑冒滴漏、窨井盖、“飞线”、建筑垃圾等13项整治内容集中发力,对发现问题逐一建账销号。净化上抓出“新时尚”,全市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905个,覆盖率92.7%。全面推行“水洗机扫”作业模式,在“双五双十”标准上再提高20%,达到“双四双八”标准。9个县区全部通过省洁净城市验收。硬件上抓住“全覆盖”,新建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关停3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900吨/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建成区建成公厕788座,公厕数量达到每平方公里4座以上,人流密集区、商业街区达到每平方公里6座以上,实现了“数量达标、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目标。绿化上抓成“高质量”,科学设计园林绿化树种,推进绿地开放共享,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体绿功能融合。大力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努力实现出门即见绿、出门即游园。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近三年全市新建口袋公园70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新跃升,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了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等机制,制定了《“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律师”联动机制》、11项林长制配套制度等管理制度,颁布实施全省首部市级《市容管理条例》,形成一系列完整、准确、清晰的管理标准。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城市生态空间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秦皇岛市持久发力,城市生态空间质量实现新跃升。开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市区内河水水源补给工程,对主城区范围内河流的主、支流进行水源补给和生态净化,同时积极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冲刷城市河道,全面盘活城市水系网络,逐步实现了“死水变活水、活水变清水”。近三年利用再生水2亿立方米。通过控源截污、底泥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黑臭水体彻底销号。19个入海河口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域内水质与环境稳定向好。积极推进污水处理提标,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全市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7.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的比例均在90%以上。深入实施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建成汤河红飘带公园、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秦皇岛园博园等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典范,成功跻身“十四五”第二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办示范城市至今,建设海绵项目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