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12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3)”。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指数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长沙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归十强。湘潭、淮南、新余、益阳、淮北、广安、毕节、邵阳、荆州、随州则位列排行榜的后十名。
指数表明,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无锡、重庆、合肥、长沙、宁波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贵阳、南昌等36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普洱、自贡、宜宾、株洲等3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往往地处较为重要的区位或拥有某方面独特的资源禀赋;亳州、巴中、阜阳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湘潭、淮南、新余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部分问题。一方面,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突出。从四大领域排名前10城市平均得分看,龙头城市上海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三大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生态支撑领域得分仅略高于平均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是未来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另一方面,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高度分化。从城市子群的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较高,各二级城市子群在经济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领域和交流服务领域均名列前茅,位居长三角城市群的苏锡常城市子群、南京城市子群、杭州城市子群、宁波城市子群、合肥城市子群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综合得分远远高于武汉城市子群、环鄱阳湖城市子群、环长株潭城市子群和成都城市子群。这表明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协同发展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据悉,自201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已连续九年公开发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引领性的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评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