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其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表示。
据报道,全球建筑行业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40%。随着全球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我国正科学规范企业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明确提出“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未来,ESG会成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凌文院士认为,“基于BIM集成全生命周期数据,做全施工期碳足迹的计算,对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十分重要。”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是目前我国最早拥有碳排放数字管理平台的企业之一。其自主研发的“碳中和云平台”可完整记录、准确计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该平台首次应用在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二期项目(简称OPARK2),助力其成为全国首个在施工期内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工程,并可能在竣工后达到“负碳经济”的效果。
为积极探索数字化在建筑业的前沿应用,中国建筑国际近日成立“数字化转型”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波,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德权和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宋梁为顾问委员。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的顾问委员会不仅让数字赋能企业的发展,还将探索数字化在行业创新应用的丰富场景。”中国建筑国际董事局主席、执行董事张海鹏表示。
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基石。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工程安全防范更高效、便捷。吴东方院士认为,相较于传统传感器,运用分布式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可在线实时监测建筑运行参数——震动、压力、声音、温度甚至气体浓度等关键性技术指标。“只要明确技术服务需求,就能通过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训练出相应模型,为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数字化转型,让公司治理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蒋洪波院士认为,伴随“工业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云工厂”或将成为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一种新商业模式。它将传统的刚性生产方式转变为先收集用户需求,再到工厂生产,最后反推给用户的柔性生产方式。未来,建筑业应运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感、联、传、算一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全过程管控、工业化发展和综合智能管理。
“随着建筑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建筑公司会逐渐转型成为数字建筑的运营商。”宋梁院士表示。如:建设前,对建筑物做数字化设计与建设运行模拟;建设期,根据建筑物外形,对建筑材料与构件做柔性定制和自动化生产;建成后,利用数字手段对建筑物做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绿色运维。“人工智能天然需要与行业数据深度结合。当然,AI与建筑业的融合需要克服行业数据与互联网自然语言数据的差异,这将会是一条充满挑战,拥有极大想象空间的发展之路。”宋梁院士表示。
《数字建筑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19年全球建筑数字化市场规模约为9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29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2%。
据悉,腾讯云、中国电信国际、科大讯飞等企业已与中国建筑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腾讯云副总裁胡鑫表示,腾讯云将开放底层技术和优势能力,将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应用到中国建筑国际的重点项目中,以此探索数字化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