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扛牢责任,紧盯要点法治助力优质营商
提高站位,机制健全落实责任。启动“法治铸建”计划,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总协调、政策法规科室牵头、各科室共同推进”的1+1+1+N工作机制,落实责任主体、全面保障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纳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考察基层法治建设工作的余杭区闲林街道开展“循迹诉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筑牢依法行政根基。
精准施策,法治提升营商效能。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以“优化环境促发展”为契机,围绕房地产开发、中介、物业等环节,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违规抵押、一房多卖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全市率先开展保函替代部分预售监管资金,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房屋网签备案制度,出台了《余杭区房地产项目信访处置联合评价方案》等5个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通过举一反三、建章立制,从源头上减少共性信访问题。
规范实训,法务供给宣贯推广。组织开展“余城见法”2023年度法治讲堂系列活动、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双随机抽查业务、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操作等相关培训,跟踪问效阶段性指标完成情况,积极探索完善随机抽查监管办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定期向辖区企业和工地深入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余杭城乡建设领域执法检查与助企服务叠加效应深度释放。
“全链条”多维监管,紧抓重点综合严明执法督查
闭环监管,事项集成全面覆盖。聚焦群众关切和社会关注的房地产业风险防控、建筑工地安全检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将余杭住房和城乡建设所涉57个重点事项纳入其中,扎实推进余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大综合一体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监管领域检查的闭环全覆盖,抽查监管对象500余家次,事项覆盖率100%。
重点整治,提升执法监管精度。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推出缓交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政策,累计免征33个项目4441万余元,缓征17个项目1.38亿元,完善执法事项内容,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串通投标、强揽工程等监管工作,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招标投标监管,开展施工图审查市场专项治理,根源解决施工图审查机构地区垄断、审查能力不足、审查时限过长等方面问题。
强力督查,案件移交有效震慑。隐患排查、督促整改,重拳打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综合执法、随机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对“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划转范围内的处罚事项,及时通过线上移送系统完成进行4大类36个案件违法线索移交,确保余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违法问题整治到位、处罚到位、移交移送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并将随机抽查的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增强检查对象守法的自觉性,信用规则应用率达100%。
“全流程”聚焦服务,紧扣堵点破除企业发展梗阻
现场会诊,主动跟进纾困排忧。按照“提前介入、全程跟进、及时指导、兜底服务”理念,定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主动赴之江实验室二期、中法航空大学、阿里巴巴达摩院等省市重大项目现场,就招标、图审、施工许可办理等多项问题把脉会诊,全流程提供法务指导、政策宣讲、隐患排查、整改帮扶等综合举措,为工程开工建设与投产达效扫清障碍、指明方向,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依法制策,行政审批至简提速。围绕为企业降门槛、减负担、增便利的目标,以减资料、减时间、减流程为突破口,联合发布《余杭区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实施细则》,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贴心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在项目审批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上“减材提速”。城建领域28个政务事项“秒批”,即办率从45%提高到95%,今年新出让12宗地块,开工最短用时从25天缩短至19天,刷新全市最快开工纪录。
资金奖补,疏通堵点助企减负。拟定《余杭区未来社区运营考核办法》,以上限90万元的资金引导市场运营,创新形成了华兴社区“市政+物业+商业”城市服务综合运营模式,打造“财政减负、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的共赢局面;对装配式生产企业、示范基地(企业)进行奖补,通过奖补激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装配式建筑,切实提高建设单位实施意愿,激发市场动能,提升建筑品质,促进建筑工业化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