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刘俣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无声述说着城市的故事,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当下与未来。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焕发城市现代活力,许多城市一直在探索。
新旧相依 规划合理布局
伴随着城市化的历程,古城存在着风貌渐隐、规划杂乱、设施缺乏等问题,古城需要新发展,旧布局急需新改革,怎样平衡好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两者之间关系,一直是摆在城市规划人员面前的难题。青岛以自身实践给出它的答案。日前,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外公布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传承延续“山、海、城、岛”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及“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统筹考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保护老城,开发新区;划定慢行主导区,优化道路交通和设施;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因街施策、分级保护。以法令规章保障老城区中的历史建筑,又拓新发展,在新城区中加快现代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兼容并蓄的氛围。
无独有偶,千年古城荆州推进“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三部曲,将荆州打造成“城水相依、古今交融、处处皆景”的智慧宜居城市。根据《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荆州将系统推进古城风貌提升、智慧公共服务等十大行动,目前已谋划“古城小样板”、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等22个项目,全方位展现展现“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魅力,让荆州留住了乡愁古韵,跟上了时代步伐。
引入社会资本 化身文化客厅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参与方式则是可以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农村书屋、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为社区服务、文化展示、参观旅游、经营服务、传统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多地响应号召,因地制宜,积极活化利用古建筑,将功能扩展至酒店、咖啡厅、图书馆等等,不变传统风韵,又引入现代功能。江苏苏州的畅园,始建于清代,是江南典型的小型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细腻,景观雅致,布局精巧。畅园的修缮中,保留了园林的对外开放的公益属性同时,将一部分打造成精品酒店,让旅客在游园劳累之时能深入享受到园林古韵,体味苏式情调。
金山的枫泾古镇人杰地灵,乾隆年间建成的状元蔡以台读书楼伫立其间,通过盘活利用,改造成了咖啡馆。楼内咖啡醇香,百年之前用来会客的堂屋如今成为了解蔡以台生平的展厅,收藏了他曾用过的物品:“金榜题名”状元匾原件以及《状元卷》复制品。庭院中老树盘桓,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纳凉之所。
这样的改造探索让文物空间化身城市文化客厅,市民出门即可触碰到历史,并把文化底蕴不动声色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