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安徽宿州:“口袋装绿”让市民“街角遇美”

2023-09-21 16:02:27来源:新华网   
核心摘要:“像这样的小公园,几乎每个路口都有!”下午4点不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退休市民杨女士就在公园蹬起了漫步机,“我家距离这里不到300米,下楼活动越来越舒心了。”
“像这样的小公园,几乎每个路口都有!”下午4点不到,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退休市民杨女士就在公园蹬起了漫步机,“我家距离这里不到300米,下楼活动越来越舒心了。”

杨女士口中的小公园正是“口袋公园”。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宿州,近年来以提升人居环境、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持续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利用居住区附近、道路交会处及街头转角处的土地“边角料”,见缝插针地布局供市民游憩的绿色公共空间。

行走在宿州市中心城区,密集的绿地空间打破了人们对皖北平原城市的环境印象。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宿州市市本级已建成“口袋公园”90多个,平均面积约7000平方米。

位于宿州市宿蒙路和人民南路交会处的“口袋公园”,面积约750平方米,最大化利用了空间资源,设置了休闲、健身、儿童游乐、文化科普等功能。

“过去这里是一家水厂的闲置地块,人们经过只能看到一面围墙。”宿州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溪说,当时这里公园绿地偏少,距离附近居民最近的公园都在2公里开外,所以选择这一区域建设公园。

杨溪介绍,相比大型综合公园,“口袋公园”更突出均衡建园、开放共享的理念,把公园建在老百姓身边,让市民均等享受绿色生态福利。

“口袋公园”如何能够满足群众多样需求?记者在宿州的公园绿地里看到了答案。

在公园运动场地里增设“便民挂衣架”,方便锻炼市民挂放衣物;在公园一角建设“园林书屋”,为市民提供图书阅览、园艺交流、血压检测等便民服务;因地制宜增加城区公园游园运动活动场地100余处、健身康体设施2000余件,方便群众就近参与体育锻炼……这些在城市绿化中考虑市民需求体验的设计,让城市“口袋装绿”的同时,也充满着人情味。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边角地”被改造成“口袋公园”,一些曾经困扰当地居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功化解。

“这里以前水流不动、污染严重,一到夏天都是臭味,岸上的路也窄,大家散步都不愿意来这里。”家住宿州市埇桥区杨庙公园附近的居民吴学申回忆说。

针对“边角地”黑臭水体改造难,宿州市选择用水体综合治理路径与生态设计理念,逐个击破污染难题。

2017年,在杨庙公园建设初期,宿州市采用开挖疏浚等措施贯通河道水系,将污水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以保障水体免受污染。同时科学规划绿植种植体系,既让市民亲近自然,又能充分利用公园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健康水循环。

“我们在设计公园景观时,秉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多处采用生态材料,同时加强植被建设,让公园生态更具‘弹性’。”宿州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筱雄介绍,杨庙公园种植着40余种乔灌木、20余种水生植物和色块地被苗木等,能够增强公园渗水、蓄水、净水等能力。

“现在这里水很清,附近的鸟也多了起来,傍晚附近居民都会出来散步遛弯。”吴学申说。

目前,宿州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增加至18.84平方米,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约200公里。

遍布宿州街角巷尾的“口袋公园”不仅能够让市民“出门见绿”“转角遇美”,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庞壮表示,接下来宿州将继续利用城市边角地块“见缝插绿”,持续强化公园绿地养护管理。(记者 赵金正 栾若卉)
(责任编辑:袁冬亮)
下一篇:

巅峰对决,强者较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技能竞赛决赛在汉举行

上一篇:

孝感住房公积金中心来湖北宜昌交流学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