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小区围墙的立体绿化改造还增加了供居民休憩的座椅。资料图片
从家到闸北公园的200多米路,以前陪伴缪正发的只有沿途的小区围墙,略显沉闷,从去年开始,这段路因立体绿化变得美好,“一出门就好像进了公园”。
1980年,华亭宾馆建设屋顶绿化,立体绿化首次进入上海市民的视野。40多年后,大家对立体绿化早已不再陌生。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立体绿化总量已超过550公顷,成为市民家门口重要的绿化形式,具有增加绿量、丰富绿化空间结构层次、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市绿化市容局日前发布,去年上海新增立体绿化44.63公顷,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对标“十四五”期间上海新建立体绿化200公顷的目标任务,截至今年8月底,已建设完成约116公顷。
提升街区便利性和观赏性
记者在平型关路西侧看到,总共16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分成数段,覆盖原本裸露的小区实心围墙,形成绵延之势,除了几处小区的出入口和沿街商铺不得不断开,整体看起来相当连贯,许多行人沿着绿墙行走时不禁慢下脚步。
“我在附近住了50年,从来没想到小区围墙能搞得这么好。”缪正发感慨道,以前围墙离道路较远的角落是脏乱差的死角,这次立体绿化改造用了“凹变凸”的方式,把墙根死角用漂亮的花坛和木质座椅“填”上,大幅提升街区的便利性和观赏性。此外,这些围墙铺设了内置灯光的艺术钢板,晚间可有效补充路灯照明。
看似简单却藏“绣花功夫”
立体绿化看似简单,其实藏着不少“绣花功夫”。上海凯艳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学仲表示,类似平型关路这样的小区围墙“转型”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街区。
首先,围墙要能“挂”上钢制框架,可以承受包括钢架、绿化、浇灌水等在内的所有物件的重量;其次,钢架厚度约30厘米,覆盖围墙后,不能影响人行道通行,要至少留出2米空间;第三,空间相对连贯,立体绿化改造成规模的街区优先实施这类项目,而处在偏远角落或长度有限的围墙,改造的意义不大,不具备接水接电条件的区域也很难改造。
此外,符合条件的围墙在增加立体绿化的过程中,还须考虑植物的种类。平型关路上的绿墙用了鸟巢蕨、金叶石菖蒲、鸭脚木、瓜子黄杨、千叶兰、彩叶草等40多种植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耐阴,因为周边行道树和楼房较多,墙面光照不太理想。”陈学仲说,这些习性近似的植物“组团”后还有较好的共生性,避免个别品种疯长,抢占其他植物养分导致其他植物衰败的情况,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拓展生态空间重要增长点
“实施这类立体绿化项目的初衷就是服务周边百姓,从初期设计到后期养护,我们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章栋贤说,比如,艺术钢板上的透光图案有牡丹、梅花等闸北公园内大家喜爱的花卉,立体绿化的顶部做成坡顶式样等,都融入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交付使用后,当地居委会还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参与立体绿化的巡检、养护,为家门口的风景尽一份力。
平型关路的小区外墙改造,只是上海多种立体绿化的形式之一——垂直绿化。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专家表示,立体绿化的形式丰富,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棚架绿化、沿口绿化四大类。徐家汇连廊立体绿化就是组合式屋顶绿化和沿口绿化的结合体。数十种新优花卉让连廊和天桥成为徐家汇一道靓丽风景线。
绿化市容部门表示,立足超大城市实际,在寸土寸金的空间压力下,通过“见缝插绿”方式打造的众多立体绿化已成为多维度拓展生态空间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已纳入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以及公园城市指标体系。(记者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