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展区共5万平方米、500家优质企业齐聚、专业观众50000人次……9月5日上午,2023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透露,该博览会是目前全国市政行业唯一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顶流盛会,将于11月9日至11日在佛山三龙湾辖区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博览会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亚展国际会展(湖南)有限公司承办。
展览+论坛:佛山将举办市政“全产业链”盛会
“本届市政博览会是展示市政工程领域科技创新、设施设备研发制造成果的盛会,将打造全国市政建设产业集群的示范区,共享市政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在新闻发布环节,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春生对2023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进行了整体推介。
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将于11月9日至11日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城市创造未来,智慧引领发展”为主题,采取“专业展览与专业论坛并线举办”的模式。本次博览会共规划5大展区约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分别展示城市规划和市政综合服务、智慧城市应用与轨道交通、市政照明与城市绿化等全产业链内容,将集聚来自海内外的500家优质企业、专业观众50000人次。
此外,博览会还设置了第五届“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中国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年度市政工程企业信用评价、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6个重量级评价和奖项,以及中国市政工程产业发展峰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2023年会、市政项目对接洽谈会、城市建设计划发布会等二十余场专题论坛、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刘春生表示,相比于2022年在长沙举办的首届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具有大湾区地域概念特征突出、数字化主题清晰、评价及奖项活动权威三大突出优势,具有更加强劲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博览会依托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城市的地位,再现大湾区市政产业的集聚优势;同时凸显数字化主题,契合“数字佛山”战略定位;其权威级评价及奖项活动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产业建设,促进市政工程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
据悉,博览会是响应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的新基建国家战略,统筹全国市政行业资源,由国家级行业协会联合地方政府打造的全国市政行业交流盛会,也是目前全国市政行业唯一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顶流盛会。
以佛山优势助推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启航
“本次博览会是覆盖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产业的全产业链盛会,也汇聚了来自全国市政行业的最新工程机械设备、最先进的前沿技术、最领先的科研成果、最顶尖的行业精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许欣毅提出,期待本次博览会能够发挥标准发布、信息发布、招商引资、技术交流、人才汇聚、交易洽谈和展览展示等七大平台作用,在筑巢引凤的同时提升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的多重品牌价值,集全行业之力,共拓中国市政工程行业的万亿蓝海市场,“办出佛山的城市底蕴,也办出珠三角会展经济的新高度”。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伍提出,2023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在佛山举办,具有市政工程发展、工业会展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据了解,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步带动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今年佛山继续加快推进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546项,年度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纳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指挥调度的项目有764个,投资约1.8万亿元,其中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工程、轨道工程、公路工程、机场工程、环保工程等一大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另外,佛山还具有工业会展发展的显著优势,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的佛山会展业构建了“会展+先进制造+新基建”的会展生态圈,已进入全国地级市会展发展的第一梯队,这与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宗旨理念高度契合。而在交通层面,位于珠三角腹地的佛山东邻广州、毗邻港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具备通达湾区、联络世界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国内外人员流动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便捷。
“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是覆盖全国市政工程全产业链的行业盛会,今年移师佛山,是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对佛山城市经济发展的肯定,也是对佛山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寄予的厚望。”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磊表示,佛山市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将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生态化为核心,聚拢佛山地域优势产业的资源,组织市政行业的优秀企业推广优秀成果,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市政产业优秀企业和知名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在佛山共同研讨,共同促进中国市政工程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许欣毅表示,佛山要借助博览会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加快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全面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建设品质。(记者 孙牧 欧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