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抓块统、高效衔接,深化联动机制优保障
要素保障全覆盖。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系统构建“区级领导小组统筹、职能部门服务指导、镇街具体实施建设”的整体推进格局。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奖补管理办法》等区级政策配套;邀请省级科研院所、城市运营商等专家团队,开展方案评审、培训交流和现场指导,上半年累计开展培训、评审等会议30余场、现场服务60余次。
全域统筹定目标。坚持全域覆盖定规划、定布局,在2022年完成《余杭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完成《余杭区未来社区三年创建计划(2023-2025年)》和《余杭区2023年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共建设66个未来社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每年专项补短公共服务指数排名后10%的城镇社区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全域提升。
项目建设强联动。结合全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绿道建设、城乡风貌样板区打造等重点专项,以未来社区建设为载体,联动推进项目共谋共建。如方家山未来社区通过建立与“闲居林下,古埠新韵”传统风貌区“景社融合”的联创机制,以老街风貌为形推进25亩大草坪休闲空间、21处历史建筑、2000余平方邻里场所、462个停车位等一系列公服配套完善。
二、聚焦民生、紧贴需求,完善功能配套提服务
民意为先补足短板。定期开展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通过人口驾驶舱数据下沉、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分析居民画像,根据居民需求和社区公共服务评价指数,循环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更新。2023年余杭区共有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108个,覆盖9个镇街、29个社区,新增邻里食堂室内配套空间5万余方,增设健身步道等室外共享空间6万余方。
存量空间挖潜提升。统筹推进项目前期谋划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开展嵌入式体育场+未来邻里、邻里中心+多元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功能复合利用。如中泰运动公园根据原有地貌整合和串联现有绿地资源,嵌入建设1个足球场、2个篮球场等体育场地,2022年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群众达1万人次,成为小区居民开展邻里交往和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
全龄友好多样服务。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打造涵盖普惠型+商业型等阶梯式、多层次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如里窑社区紧密联动儿童游乐园、婴幼儿成长驿站、立里国际托育机构等服务阵地,创建“公益课堂”“非遗文化传承”等N项亲子早教、养育指导服务,打造家庭-社区-托育多元化养育照护体系;良渚文化村社区构建独居老人关怀-1000方日间照料中心-1000方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5.9万方“随缘嘉树”品牌养老公寓等多样化养老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三、创新模式、长效管理,多元务实举措强运营
政企合作固长效。针对增量用地,统筹推进控规单元修编、强化公共空间要素保障,目前绿汀、杭腾等多个新建类项目已实现控规传导带条件出让,通过运营协议前置实现后期长效运营合理规划;针对存量开发,引入优质市场主体投资共建,如开发商提供闲置用房2700 方供翡翠社区居民使用,并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未来社区建设,相关做法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强社惠民促改革。为进一步构建社区经济基础、提升社区惠民服务体系,余杭区主动谋划、积极入选浙江省“强社惠民”集成改革第二批试点,目前已有良渚文化村等7个社区成立强社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实现社区经济创收,各公司营收水平在1万至80万不等。如翡翠社区强社公司创新探索与绿城服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注入绿城专业人员开展文旅接待、方案咨询等专业服务,以市场收益反哺社区公共服务。
高频应用强服务。余杭区全域未来社区智慧平台坚持“民呼我为、数字跑路”的宗旨,按照“共性复用、个性创新”的原则,开发停车导览等10余个性应用,复用省级报事报修等10余个共性应用和浙里康养等20余个数字社会应用,充分满足居民邻里、健康、教育等全方位场景需求。如“报事报修”应用智慧赋能居民实现掌上“一键报事”,截至目前已服务1万5千余人,共处理即采即办事件900余件,其中95%的事件都在物业/社区层面解决,大幅提高了事件处理的及时性。
接下来,余杭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示范区决策部署,按照完整社区建设要求,以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为重点,将“一统三化九场景”理念贯彻落实到城镇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营全过程,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从局域供给转向全域布局,实现未来社区全民可及、全域可见的普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