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24%
人口老龄化叠加城市发展转型将是贯穿21世纪首都北京的基北京市情。根据市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北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29.9万,预计“十四五”末老年人口将达517万,较“十三五”末增加87万。预计到“十四五”末,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老年群体对发展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让“老有所养”如何养得好,成为一道需要认真钻研的课题。
顶层设计为北京市养老领域的发展明确方向。在北京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养老问题往往是着力需要保障的民生重点。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要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围绕相关目标,有关部门正在持续实践。
2021年,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对首都“十四五”时期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作出战略性安排,其中提出了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支撑、加快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发展等九大重点任务,如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创新居家养老模式打造管家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也是北京市未来养老服务提升发展的重点方向。衣食住行生活所需各方面保障到位,方能让老人安心居家养老。针对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实现,在2022年10月,北京市在西城区广内街道启动“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提出依托养老管家链接整合老年人周边各类服务主体、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据北京康养集团副总经理张硕介绍:“我们通过建立‘管家式服务’的工作机制,搭建社区居家养老的‘总服务台’,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试点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品质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助餐、助浴、助洁、居家照护、陪同就医、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24小时就近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链条管理。”
支持国企就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大力复制推广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经验,年内实现核心区全面覆盖、中心城区整体布局,以此为契机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搭建供需对接数字化平台,整合居家护理、健康医疗、养老助餐、呼叫服务、家政服务、临时陪护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和供给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现养老服务供给需求的精准匹配、精准对接、精准供给,高效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生活管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