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正式进入荆州油毡厂工作,小镇上开始注重工业,企业当时聘请了上海油毡厂高级工程师梅正芳为学术带头人的老一辈科研团队来厂指导技术工作,万小平进厂后也顺利拜师他的名下,为解决冬季不能开卷施工。由此,建材部和湖北省科委给武汉建材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和荆州油毡厂联合下达了“研究耐高低温油毡”的科研项目。万小平便参与了该产品项目的研究工作。1983年该项目产品得到了国家级鉴定,通过工艺改进,最终在全国率先开发出古城牌“PVC高分子改性沥青布胎柔性防水卷材”,获得国家级第一个防水卷材发明专利。在九十年代初,该产品使用效果好,供不应求,以改性材料为核心的防水系统享誉全国。
1984年,国家建材部为提高全国十八家油毡厂职工的技术水平,举办了“建筑防水材料专业培训班”,荆州油毡厂作为当时全国18家油毡厂之一,万小平作为代表前往参加培训。但却在学校军训时,不幸腰部中刀,导致中枢神经受损,造成终身残疾,给后面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回家修养期间,在梅正芳的鼓励之下,万小平重新振作,回到了荆州油毡厂继续从事技术工作。
上世纪80-90年代,在荆州油毡厂的带动和影响下,诸多的创业者面向全国兴业办厂,激发了千万防水人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为带动地方经济,为行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荆州等周边地区防水人才孵化器,其影响力具有里程碑意义。1983年荆州油毡厂更名为湖北荆州建筑防水材料厂,由地方国有改制为集体所有企业。
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是湖北荆州建筑防水材料厂黄金发展的十年,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都成立了办事处,产品销往全国,供不应求。“古城”牌高分子改性系列产品的研发、推广到热销全国,改造和更新了传统产品结构和施工工艺,极大提高了防水质量,延长了防水层使用寿命,为客户和国家节省了大量维修资金,得到建设部及专业院所专家的广泛认可和肯定,获得了产品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奖、博览会金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荣誉,被列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宋一平为企业欣然题词:以质量求生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兴工的道路。
2003年,由于湖北荆州建筑防水材料厂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万小平和几位兄弟一同收购了材料厂,湖北古城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正式诞生,企业也从集体所有改制成民营企业。
后来,万小平依托丰富的从业经验,在湖北荆州建筑材料厂他做过技术、生产、销售和管理各个岗位,自然而然的公司大事、小事就全部落在了他肩上,从购进设备、生产产品、技术、销售、管理全权由万小平负责。
建厂初期,除保留原有的PVC改性沥青卷材外,先后也上了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至今《古城牌》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品,产品多而全。近几年,为了在产品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校企合作,多名学生在我公司实习,也与韩国首尔科技大学及韩国防水材料研究所的考察团洽谈合作,同时与湖北省防水协会保持密切联系。
从一个青年到迈入花甲之年,从荆州油毡厂到湖北荆州建筑防水厂,再到湖北古城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万小平见证了古城防水经历了地方国有、集体经营和民营企业三个阶段,企业的性质变了,但是以科技创新的基因没有变,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没有变。自80年代改革开发以来,公司无论从产品、施工技术、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进步,从单一的沥青加上油毡到《古城牌》PVC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配套粘接剂,再到现在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涂料,高分子材料,有机环保防水涂料,无机/有机堵漏材料等几十类几百个品种,经过多年发展,古城防水目前已形成集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专业防水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全国建筑防水渗漏问题投诉率高,同质化产品日益严重,对于我们防水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更需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开发创新新产品、新技能、新工艺,防水人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迎接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