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鄂家乡》(7)宜城民俗文化
徐家兴(武汉)
《宜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宜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宜城知名人物:
☆宋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鄢人。楚倾襄王时(公元前298年)为大夫,系屈原弟子,是有名的楚辞赋家。一生著有《九辩》、《召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现在城南郊腊树村,恢复宋玉故宅和宋玉墓。
☆王逸
王逸,宜城人。东汉文学家,安帝元初(公元117年)为校书郎,顺帝时为待中。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很受后世学者的重视。还有赋、诔、书、论及杂文等21篇,《汉诗》123篇。
☆馬良
宜城孔湾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刘备攻吴,派马良至武陵联结“蛮夷”相助,功成。受刘备器重。
☆馬谡
宜城孔湾人,马良之弟。蜀汉大将,以荆州从事隨刘备入蜀,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好论军事,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命谡督蜀军为前锋。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因其指挥失宜,为张命所破,失掉街亭。
☆段成式
段成式、字柯古,唐朝文学家。段成式少年聪慧,已有才名。又博学强记,对佛理尤通。能文善武,除《酉阳杂俎》外,还有《庐陵官下记》二卷,其它文十一篇,合为一卷。他一生为宦转徙,曾出任庐陵、缙云、江州刺史等职。
☆王万芳(前篇已作介绍)
※宜城民俗文化:
☆宜城兰花筒
又名“楠竹筒”,发源始创于何时何地?有待考证。按师承关系推算,宜城的知名艺人有五代传人。最早一代职业人白金生(1855-1935)、孙全才等;第二代艺人有梁广元、望义广等;第三代、四代、五代艺人等,按五代师承推算,宜城兰花筒的流传时间,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
宜城兰花筒的演唱形式为单档徒歌,“不拘乎地,不择乎人,不限于时,不滞于礼”。技艺高超的坐馆说唱,称之为“品上把位的”,技艺一般的,身背褡裢、游乡串户、即兴而歌、近于乞讨。演唱者怀抱兰花筒兼云阳板,右手三个指头拍击兰花筒簿膜,边说边唱、说唱相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音乐特点。
☆汉江磨调
俗称“双鼻浪”,是我国现存的古老乐曲之一。主要流传在宜城王集镇、汉江东岸,按师承关系推算,宜城知名艺人有五代传承人。“汉江磨调”最初是由一人吹“双鼻浪”,一人吹笙,一人打梆子、三人演奏。现在仍然是三人演奏,但已演变成用十样乐器交替奏“汉江磨调”,一人吹笙,一人打梆子,三人演奏。
☆赶飞蛾
这是宜城民间舞蹈,由一男五女表演,其中一女主角双手各持一把红绸扇,其余四名女配角和一名男主角各持24根竹片,竹片顶端用鲜花组成蝴蝶状。其舞蹈动作淳朴优美,流利舒畅,竹片上的鲜花蝴蝶翻转晃动,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表现男女互恋的歌舞,以“花草”作道具,是典型的楚俗遗存。
☆宜城婚嫁习俗
宜城地区百姓家婚嫁习俗大概有以下的步骤:提亲…查人家…过门…送节气…过礼…婚礼…送梳子油…回门…走亲戚…送扇子接姑娘、女婿回去过节气。(一般是五月初五以前)
☆宜城特产美食
宜城黄酒、宜城板鳗、宜城板鸭、宜城盘鳝、宜城大虾、宜城松花皮蛋、流水西瓜、六侯茶、手抓筒子骨、腊蹄鱼头锅巴饭、干炒乳鸽仔鸡、腊肉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