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的发展热词。
3月29日,作为第三届儒商大会六大平行活动之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年企业家主题论坛在济南举行;4月12日,第1期山东高质量发展30人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办;4月14日,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之“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创新之路”平行论坛举行……
一系列峰会论坛的举办,为广大企业家、各类人才投身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搭建载体平台、提供合作机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开年以来,一系列频频动作表明——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正在强势起步。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
今年以来,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济南,紧紧抓住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一战略机遇,用活用足“强省会”这一战略优势,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绿色低碳重在如何加快动能转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怎么将绿色低碳融入到寻常百姓家的点滴生活中?济南正在用实际行动回答“绿色低碳发展之问”。
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这场变革中,无论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是重头戏。
1月3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三年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是重视“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质是完成从“粗黑重”到“高精尖”的产业再造。
产业再造,绕不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这一课题。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把视角聚焦到一个区域,更能看出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再造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成效。
因钢而立,因钢而兴,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钢铁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钢城区的绿色低碳实践之路更具说服力。
面对绿色低碳这一时代主题,“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始终是钢城区的难点、痛点。钢铁产业脱胎换骨势在必行。
回看五年前,2018年,钢城区钢铁生产及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粉末冶金等七大当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7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2家,纳税过百万元企业达到156家。
近看2022年,精品钢、装配式建筑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完成工业投资78.6亿元、技改投资37.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新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品牌企业25家,“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5%。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5.4亿元,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成立济南钢铁产业智能制造和战略新材料研究院。新发展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7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
在2019年钢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8年政府工作部分,有一项工作总结专门提到“聚焦服务莱钢,企地合作日益深入”。
在2023年钢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2年政府工作部分,“转型升级与链式集聚统筹推进”“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协同发力”“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齐抓共管”占据大篇幅。
仔细分析,从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到精品钢、装配式建筑,从聚焦服务钢铁行业到领域多元布局、各行业百花齐放,从着墨颇多的钢铁到关注度高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创新驱动……这一切都在说明,钢城区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
谈起炼钢,不少人眼前会浮现出工人师傅挥汗如雨、粉尘扬天的场景,但随着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跃进,如上的场景已然成为历史。
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新动区转炉平台,宽敞的转炉平台上,地面整洁如新,设备高效运转,却不见过去炉前工忙碌的景象。这就是山钢值得骄傲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之一——数字智能炼钢项目。
山钢数字智能炼钢项目总投资46亿元,实现智能炼钢模块数字化和全工序精准管控,构建了“设备自动化、人员高效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的数字化炼钢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智能炼钢项目环保绩效评级达到A类企业标准,各项排放指标优于山东省2025规划指标要求。
近年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不断致力于产品提档升级,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不断提升全流程运行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绿色环保水平。
这些生动实践只是钢城区积极顺应绿色智能发展方向,推动企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深度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这几年的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钢城区产业向着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丰富。绿色钢结构、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等新兴配套产业后起而勃发,集群效益显现。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将是济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增加生态碳汇,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红利”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这表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济南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合,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等有序衔接,持续推进“四减四增”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一系列举措,夯实全市经济绿色发展基础,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能。
看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正效应,不能大而化之,也要聚焦一个区域来深度分析。
仍以钢城区为例——
钢城区颜庄街道有一个花雨山山体公园,春暖花开景色秀丽,不少市民闲暇时到此游玩。殊不知,它的身上“背着”一部生态修复史。
20世纪90年代,花雨山山体南部勘探出钢铁冶炼所需的白云岩矿资源,自此开始了大规模开采。虽然服务了钢铁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对区域内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为让昔日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衣”,钢城区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治理义务,全面开展花雨山片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经过专家多次论证,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道反复现场检查,最终,治理工程完成危岩清理5500余立方米、采坑回填3.8万立方米、场地平整300余亩,绿化苗木1.6万余株。与此同时,颜庄街道统筹各级资金1000余万元,启动了花雨山山体公园建设,完成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景观铺装5000平方米,基本的矿山复绿模式转变升级为生态观光模式。
花雨山,实现“废山变宝山,荒地变宝地”,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随着生态修复的推进,花雨山也赋予了“靠山吃山”新内涵。坐落于花雨山脚下的澜头村,近年来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我们村是典型的传统文明村落,现存明清瓦房建筑十余栋,村中心有抗日战争遗址。还有栽植于唐代、树龄达1000年的两株齐鲁柏王。村南的大山因每年下72场浇花雨而得名花雨山,这几年我们村依靠优美的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连获得了‘齐鲁样板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澜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全笃每每和游客介绍时,都无比自豪。
2022年数据显示,钢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济南市第二位;煤炭压减15.79万吨,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10%,新创建市级绿色工厂7家;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被认定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
良好生态环境是济南市孜孜不倦的追求。
小清河水污染问题曾一度成为济南市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坚,小清河出境断面年均水质创纪录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彻底改变了多年来的“小黑河”历史。
一仗接着一仗打。
2023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今年,济南持续推动925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启动巨野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规划建设;加强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全过程监管;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动钢铁、采矿、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红利”是济南持之以恒的追求。
链接美好生活,让绿色低碳处处可见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未来希望之区,更应该率先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起步区的底色。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建设绿色低碳新城方面明确,起步区将围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打造“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实施碳中和示范工程,率先建设全国碳中和绿色城区。
经过超前谋划、系统布局,起步区建立了绿色生态建设指标体系,编制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纲要和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专题规划,制定了安置区、公建配套等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布局了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都市阳台国际社区等重点载体,实施了市民中心、城市展厅等一批绿建示范项目。
在2022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七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GFHS 2022)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零碳智慧创新运营中心项目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应用多元耦合能源系统等10余项创新技术,打造超低能耗建筑;所有外层窗户将能根据室外气象条件智能开启,每个房间可实时采集室内二氧化碳、PM2.5等浓度;所有能耗均来自可再生能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吨……这一系列规划成果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每一个项目都体现绿色理念,每一栋建筑都是绿色建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说,起步区在生态优先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纳入发展规划,大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全民参与,需要从吃、住、用、行开始。
放眼整个济南,这座城市在打造绿色低碳生活方面还有哪些尝试?
2022年7月,济南东服务区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同步发布首份零碳服务区白皮书,通过整合节能、减排、增汇等措施,实现了服务区内碳排放与减排、碳汇吸收自我平衡,达到零碳排放目标。目前济南东服务区年均碳减排约3400吨,远超建成前年均碳排放约2300吨,实现“零碳”运营。
在将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的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的施工现场,全国首条可以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智慧高速正在火热推进。
今年,济南启动首条云巴线路建设。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山东省首条云巴线路。据悉,云巴的优势之一是使用动力电池供电,在能源方面更加绿色低碳。
……
《济南市“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在推行绿色生活方式篇章中,对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作出详细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绿色低碳是场“持久战”而非“突击战”。济南已经做好了坚决打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场硬仗的准备,并且已经在这条新赛道上领先一步。 (记者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