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村两改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浙江省温岭市聚焦“两城两湖”发展目标,直面城市发展的痛点难题,启动新一轮主城区城村两改“三年清零”行动。举全市之力实施温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村两改工作,以“大拆大整”实现“大建大美”,打造“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拆除、当年安置”的温岭模式,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催生强大内驱力。2022年,主城区3个街道18个区块3703户完成签约拆除。
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引领,夯实全域蝶变格局
一是高位规划,实现“一盘棋”布局。明确“两城两湖”全域格局,以城村两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重要载体,融合城市框架北拓,最大限度丰满城市形象和土地利用效益。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太平、城东、城西三个街道,制定《温岭主城区“城村两改”三年清零计划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改造完成19个项目6861户,实现主城区城中村清零。
二是建立机制,实现“一张图”统筹。实行“领导挂帅、部门参与、分组包干、科学运作”工作模式,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挂帅攻坚,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组、宣传报道等工作组。市级相关部门、镇街一把手带领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年轻干部组成专班组及时进驻,形成13个镇街攻坚专班,分片包干。
三是深化协作,实现“一条线”作战。实行“专班化运作、项目化攻坚、清单化销号”工作方式,环环相扣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深化“赛马比拼”,坚持“日报、周报、月通报”制度,形成晾晒比拼、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对工作突出、实干争先的人员给予年度考核评优倾斜。如搁置二十多年数次征迁未果的东门路C区块在多方合力下仅用29天完成签约100%。
坚持以政策支撑为驱动,突破全域发展瓶颈
一是突出原则刚性,实行阳光征迁。始终把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作为推进征迁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政府得环境、群众得实惠”原则,优化征迁补偿方案,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在确定红线范围、面积丈量、入户评估等每一个环节均向社会公布,保证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
二是增强政策弹性,优化安置模式。秉承“接地气、惠民生”原则,灵活安置政策,通过产权调换、货币补偿、房票安置等多种方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安置需求。出台《温岭市太平街道旧城改造房屋征收补偿市场化安置实施细则》,以太平街道为全市首个试点发放房票,该方式获被征迁群众欢迎。2022年,主城区签约的1840户征迁户选择房票安置达97%以上。
三是加大政策韧性,强势拔钉清障。强化攻坚意识,开展“拔钉清障”专项工作,将拔钉清障纳入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对一些久征未迁的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难点堵点,专人负责,专班跟进,追根溯源,复核安置方案;刨根问底,摸清利益诉求;对漫天要价的依法启动强制征迁程序。每周召开会议,周密部署,全市形成“拔钉清障”浓厚氛围。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杆,共享全域共富红利
一是算清惠民经济账。加强“房票”使用管理,制定房屋征收补偿市场化安置实施细则和商定商品房协议内容,解释房票兑现时间节点、结算比例、付款期限等问题。强化“房票”政策倾斜,房企给予“房票”使用人享受不低于其他购房者优惠待遇,选择“房票”安置以最大可安置面积作为补偿标准,政府提供房源在一房一价评估时低于市场评估价的5%-8%。2022年累计发放房票1863张,63.27亿元。
二是唱好宣传服务戏。强化宣传氛围营造,加大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平台立体式、密集式宣传,做到全民动员、全面宣传,为三年清零计划造足声势。积极推进房票政策宣贯及房源统计,同步开展房源宣传册制作等工作。依托方言版政策解说、组团赴楼盘实地考察、市场化安置房源集中展示等形式宣传政策、推介房源,提高群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三是做好拆后利用文章。坚持拆后利用与人居环境提升、生态发展相结合,全面盘活土地资源腾出发展空间。如太平街道围绕“首善之区、精致太平”目标,打造特色历史街区等;城东街道围绕“灵动城东、品质新城”战略定位,利用拆后腾空的环境引进综合体、医疗科技园、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城西街道通过整村推进、异地复建、套房安置等模式,加速城乡一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