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看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如何技术创新

2023-03-24 17:45:04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3月23日,一场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为主题的观摩会在这里举行。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4.32万平方米,共包含8个展厅和1个中央廊道,是浙江省发改委服务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也是杭州市重点工程。至2024年6月建成后,大会展中心将成为杭州“城市橱窗”拥抱八方宾客的到来。
钢铁风帆绽放钱塘江畔

——看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如何技术创新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李梨 秦杨一)“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在钱塘江畔,被誉为“全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的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恰如一座“钢铁风帆”赫然屹立。3月23日,一场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为主题的观摩会在这里举行。
 
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4.32万平方米,共包含8个展厅和1个中央廊道,是浙江省发改委服务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也是杭州市重点工程。至2024年6月建成后,大会展中心将成为杭州“城市橱窗”拥抱八方宾客的到来。
 
2.5米地铁最近处成功打桩
 
项目建设大会展中央廊道,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如何在地铁保护区进行复杂的桩基施工。
 
正在运营的杭州地铁1号线,双线隧道东西贯穿项目近600米。项目建设中央廊道,要筑牢地基,就要在地铁保护区打下295根超长灌注桩,光是双线地铁隧道间就有45根,而桩位距离隧道最近处仅2.5米。极限空间里,既要进行入岩近10米的高强度打桩作业,又要克服周围基坑同时开挖的叠加影响,并严控桩基施工对地铁隧道产生的变形,确保地铁安全运营,这无疑是在豆腐块上抡大锤,螺蛳壳里筑道场。
 
道道难关,关关必过。针对症结,项目团队6次试桩、精准发力,采用了一种“全回转钢套管+泥浆护壁”的超长灌注桩施工技术。无噪音、无震动的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将钢套管层层压入地下,为桩基施工扫清障碍,再使用泥浆护壁形成“保护泥皮”,在达到入岩深度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孔等安全隐患,大大减少了桩基施工对地铁隧道产生的变形影响。
 
图片4
双线运营地铁隧道特保区超长灌注桩施工模拟
 
此外,项目团队在地铁安全施工距离处设置框架柱,在地下室底板处设置转换框架梁,用近300根的灌注桩,为地铁架起“金刚罩”,以此承载来自地铁上方框架柱传递来的荷载。智能施工检测系统分布在地下的各个角落进行无间断检测,多重“安全锁”为项目建设筑牢根基,也为地铁运行保驾护航。
 
穿针引线织就22万方“金缕衣”
 
大会展“风帆”整体造型取意于“杭扇与丝绸”,外观设计兼具了工业钢铁的坚韧和杭州山水文化的雅韵。为完美呈现这起造型奇特的鲲鹏大扇,中建四局的“铁裁缝”们,不仅实现了“无柱式”大面积施工,而且将精心勾勒出22万平方米的“金缕衣”。
 
图片2
项目效果图
 
大面积的“无柱式”施工,累计总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如同22个足球场大,占据了建筑总面积的24%,在国内实属罕见。要打造出城景共生的“城市橱窗”,实现一厅多用的功效,首要解决的是结构的稳定性。为此项目部以“大吨位”的钢结构,搭建出了“大跨度”倒三角桁架,为大面积的“无柱式”提供了最牢固的支撑。最终,项目团队将总用钢量12万吨,单体跨度最高达81米的屋面桁架稳固吊装,打造出“风帆大衣”的“钢筋铁骨”。
 
图片3
现场实景图
 
裁剪出“风帆大衣”的巨大骨骼,在做工和面料上,“铁裁缝”们又进行了一场力与美的较量。
 
据中建四局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技术工程师汪银广介绍,大会展项目各展厅屋顶均为金属屋面,呈波浪型,通过中央廊道分为南、北两部分金属屋面。金属屋面体量大,“波浪”的造型呈现出不规则的空间曲面,形成屋面的起伏不平,高差也较大,这就造成了异性结构众多。为每一块异形结构“量体裁衣”靠的是细致入微的深化设计,堪比针眼里穿线。
 
为保证“风帆造型”精准对接、完美绽放,项目部使用Rhino等3D造型软件进行深化设计,对钢结构创建三维建模,根据三维视图检查构件之间连接是否准确,从而保证钢结构深化设计中构件之间的正确性。每个梁、柱构件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条条丝线,系统中的坐标点就好比是一个针孔,再以亚毫米的精度“穿针引线”,一针针缝合出“金缕衣”的形状和外观,从而将设计师的理念“一比一”精确还原。同时,根据自动生成的构件报表和材料报表,复核施工过程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尺寸,确保这件“风帆大衣”针线细密、做工扎实。
 
黑科技赋能工地“最强大脑”
 
现场高空的塔吊驾驶室空无一人,塔机却能精准吊起并投放建筑材料,在5G远程通讯技术的加持下,塔机操作室从“高空”搬到了“地面”。这让塔吊女司机刘敏不禁感叹:“以前在高空不到两平米的操作间,上厕所都是件难事,只能少喝水。没想到现在不用上塔就能操作了,而且看得更清楚,起钩落钩更平稳,自动吊装的时间我还能腾出手来去操作其它塔机呢!”多视角的信息采集系统将现场全要素工况实时准确传输;变焦高清摄像机自动跟钩,实现吊钩可视化监控;集中管控平台多个塔机灵活接入,工作效率持续加速……“智能化+人性化”的R代智能塔机,让司机师傅不用在风吹日晒里爬上爬下,即使操作中心被放置在千里之外,也能精准“拿捏”。
 
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的巨变,正通过一个个关键性智能建造技术,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演化成一幅幅生动的发展图景。
 
现场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巡逻犬,光学和雷达装置组成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代替施工人员在许多高危或狭小的环境中行走自如,同时准确识别现场情况和安全隐患,及时发出广播预警,让建筑施工管理“耳聪目明”。项目指挥长魏树梁表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转型创新,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月的春风里,钱塘江畔的这座“巨大风帆”正迎着奔涌浪潮蓄势启航,去追寻更大的变革与发展。
下一篇:

湖北咸宁:为青年筑城,助人才安居

上一篇:

全国1336个!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公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