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广“首开经验”。什么是“首开经验”?
“首开经验”源自以首开集团为实施主体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2019年12月,市领导到石景山调研时,对集团在老山东里北社区老旧小区更新试点表示认可。在北京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提出总结完善发挥市管国有企业主体作用的“首开做法”。2020年7月,市领导调研石景山、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首次提出总结“首开经验”。随后,在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十六次全会上,在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均提出要推广“劲松模式”“首开经验”。2022年,“首开经验”被写入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集团也总结形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首开经验”。
回顾“首开经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市委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敢干、民企敢投”的鼓励和鞭策。“首开经验”不止于老旧小区改造领域,需要从首开集团整体出发,结合国资布局、国企改革、首都发展及百姓诉求,从市属国有房地产企业三重身份上寻找答案。可将首开经验归集为四个字——“向心·利民”。
“向心”是始终以服务党和国家、首都事业发展为中心,“利民”是始终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在不同发展阶段,“向心·利民”有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其共同点可概括为:始终担负国企历史使命,服务首都城市建设发展、服从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集团近80年的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首开之所以能够紧抓机遇、攻坚克难,归根到底是“向心·利民”,这是首开集团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首开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
“向心·利民”就是在首都建设阶段建设首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处于“首都建设”阶段,党中央在西柏坡时的基建工程队衍变成立北京市第一房屋修缮工程公司,倾力做好四个服务相关工作。参建了中国美术馆工程、北京火车站等。多次承担天安门、故宫等古建筑修缮及重建工程,为百废待兴的首都城市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以后,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并行,国企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改革,城开、天鸿等七家集团前身企业从市建委统建办、市房管局相关处室分离出来,传承下来了服务中央、服务首都、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
“向心·利民”就是在首都经济阶段开发首都。进入“首都经济”阶段,集团前身积极参与重大国际工程建设,并参建了国家体育馆等夏季奥运会项目,充分彰显国企责任与担当。这个时期,国企改革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并购重组改革浪潮中,诞生了首开集团和原房地集团。合并重组后,首开在方庄、望京、回龙观等大型居住区开发基础上,参与并见证了首都从内环向二、三环到四、五环的开发建设。打造了顺义马坡等多个保障房标杆项目,参建了方庄大绿地等多个棚改项目,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圆了老百姓的安居梦。
“向心·利民”就是在首都发展阶段发展首都。进入“首都发展”阶段,首开、房地实施合并重组。一方面高质量服务首都功能的发展。高标准落实服务中央首要任务,精心做好北大红楼等为中央服务工作及工程;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圆满完成冬奥会场馆建设及服务运营保障,完成“北京花园”、世园会首开馆等项目建设;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搭建古建全产业链平台,做好奥林匹克塔等文化产业类物业服务工作;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养老领域的探索实践,从快从严落实各项防疫部署,“接诉即办”三率稳步提升,多措并举打好扶贫攻坚战。另一方面在“减量发展”阶段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出“城市复兴官”理念并不断深入落地,推进拆违治违、地下空间整治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力做好副中心办公区服务保障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腾笼换鸟”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实现城市更新项目类型全覆盖。
新征程上,集团要从“向心·利民”出发,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发挥防风险“稳定器”作用,把握市场机遇期、政策窗口期,推进风险出清;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探索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要高质量服务首都功能,高站位做好服务中央各项工作,聚焦“七有”“五性”服务保障民生。探索推进首都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落地见效。要不断为“向心·利民”注入不竭动力,引领首开“十四五”中后期乃至更长时间的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首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