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北京城市更新联盟邀请住建部、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以及多位市场主体代表召开“用条例促更新”实施研讨会。
北京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在立法之后,也将迎来新的契机。那么《条例》将突破哪些堵点?下一步如何落地,从而实现“敢用、好用、会用”?
3月2日,“用条例促更新”实施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受访者供图
城市更新动力来自于政策创新
减量发展背景下,北京的城市更新不只是简单的旧城旧区改造,而是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举;不只是物质空间层面的修修补补,而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3月1日正式实施的《条例》,为在减量发展形势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破解现实难题提供了顶层设计。其明确了北京城市更新包括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性5大更新类型、12项更新内容,并且提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9个基本要求,包括强调科技驱动,突出高质量发展,要牢记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要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等。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破解多个堵点难题,其中,从土地、规划、资金、审批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推动城市建设方式转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让城市更新成为投资领域新蓝海。具体来说,在规划、土地方面,《条例》提出了建筑规模激励、用途转换和兼容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配置方式、土地过渡期、土地续期与弹性年期等规定。
对此,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成员石晓冬表示,更新的动力来自于政策的创新,比如在规划、土地政策方面,《条例》提出了建筑规模激励、用途转换和兼容使用,通过明确路径来让大家吸引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包括社会资本参与,乃至广大居民的参与。
对于《条例》以及北京城市更新情况,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评价称,《条例》明确了原则、主体、程序、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北京实际对关键问题、关键制度、关键环节做了地方立法安排,因地制宜把事儿说清楚了,体现了一个“实”字。此外,这个“实”也体现在把很多新理念新要求实实在在地转变为北京的制度、机制、政策和行动安排。
汪科进一步表示,《条例》对于城市更新富有指导性,对全国各地城市更新也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其中包括很多新的突破和亮点,比如对建设土地用途变更、建筑使用功能调整、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做了很多制度性安排,对项目生成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尤其是城市更新项目类型多样,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不可能简单地使用一种或者几个指标进行“有计划”的“超前”管控,一定要为项目生成或者市场化推进留有必要的余地,而《条例》在此做出了“弹性”安排。
助力城市更新踏上“快车道”
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晓东表示,《条例》是汇集多方专业人士心血、多部门人员智慧,历时近一年时间,反复研讨、多轮磨合形成的成果,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政策手段。
昌平区参照《条例》依法依规行事,寻求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昌平初步梳理全区共有可利用区属国企老旧厂房、老旧园区等存量资源24处、56万平方米,这些资源大部分位于城市建成区或主要交通干道周边,产权清晰、配套齐全、交通便捷。其中,清华国重基地项目作为昌平区2023年重点项目,采用“拆改留”相结合的城市更新方式,打造“科学+城”的产城融合更新示范。
此外,昌平积极鼓励老旧小区改造多主体筹建,在万龙社区改造上采用引入社会主体愿景集团,通过居民受益付费、政府购买服务、资源捆绑算账和综合平衡等方式,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微利可持续”模式。
作为城市更新运营主体代表,泰福恒公司副总经理郑福海表示,现在城市更新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仍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有了《条例》,北京的城市更新一定会踏上高速、规范、绿色、科技的快车道。
石景山区模式口更新改造的工作思路和《条例》的基本要求是相契合的,比如,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成立区级工作专班,充分利用“五结合”工作机制,即:主管单位牵头、政府部门把关、专家委员会论证、设计单位支撑、属地街道参与,保护街区风貌、格局、肌理,探索法治、共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有机更新新模式。
此外,模式口项目秉承“不搞大拆大建”和“整体减量发展原则”,规划设计先行,探索微更新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修缮改造及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出台《有机更新指导手册》,从多个维度制定出符合项目发展的新模式。按照“一院一方案”的更新改造方式进行保护性修缮及恢复性修建,实现街区有机更新。
模式口项目秉承“不搞大拆大建”和“整体减量发展原则”,探索微更新的思路和方法。资料图片
《条例》落地还需配套政策
“《条例》实施后,对北京城市更新工作而言是新的开始,还需要很多深细的配套政策,同时也需要新的探索。”汪科表示。
事实上,《条例》发布之后,在实操阶段“敢用、好用、会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为了加快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北京市住建委将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逐步健全北京市“1+N+X”城市更新制度体系。“1”就是《条例》,“N”是指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X”是指各类规范和技术标准。《条例》配套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库和计划管理、实施主体确定,实施方案编制和申报,实施方案审查和并联审批等管理规定,以及土地、规划、资金等各类激励保障措施。另外,北京还将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对此,石晓冬也表示,《条例》对以前的规定规范有很多改革和创新,那就需要新的细则来接续。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下移,抓《条例》的落地。
来自北京市住建委信息显示,2023年北京将着力聚焦重点街区单元,谋划一批片区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换租)2000户、修缮1200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支持配合中央和国家机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老楼加装电梯力争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启动危旧楼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等。
【《条例》大事记】
2022年6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在官网启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
2022年7月27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开始审议。
2022年9月21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
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
2023年3月1日,《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