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标省委“两个先行”,扛起责任担当,以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法的凛气审视城市治理、谋划城市发展,以最优营商环境,助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市容有序+亲清营商”,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凝聚合力、打造品质“永宁精绣”,增添城市高颜值。实施市容市貌亮剑行动,全面整治“八乱”行为,牵头完成城市沿线环境整治;聚焦永宁江核心区域环境执法,创新探索“一江三河”体验式监督执法新模式;科学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坚持“应绿尽绿”原则,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合理布局绿化用地。已出动执法人员1.6万多人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3.3万多处,完成5个口袋公园改造,申报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优质综合公园、园林城镇、绿化美化示范路共7个。
疏堵结合、提升城市就业率,点燃城市“烟火气”。按照服务“六稳”“六保”原则,允许大型商城、主要商业街区在红线范围内占道促销,开辟农产品自产自销疏导点;支持城区夜市、排档定点定时出店经营,允许时间为21时至凌晨2时;举办后备箱集市、大学生创业集市、文创集市等活动,为困难群众设置帮扶经营摊点。目前,该区提供疏导点14处,设置摊位453个,安置困难人群12人。
聚力营造政商“亲清关系”,促进城市宜居宜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对服务对象开展大走访、大座谈活动,实施重点服务对象一对一帮扶,着眼于解决问题实质;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和改进措施期限,依照职能分工抓落实。2022年全年,共走访小微企业56家,一对一帮扶重点对象9家,召开座谈会4次,征集意见建议5条。
“规范执法+柔性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一支队伍管执法,夯实监管执法闭环。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梳理“五张清单”厘清权责体系,精简队伍构建“1+8”架构。成立“五大中心”(编制周转、法制协审、证据共享、协调指挥、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条线监督作用,进而明确职权界限与监督责任、制定精细化职权监管清单,构建“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闭环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廉洁务实、纪律严明”的行政执法队伍,不断优化营商生态环境。
“综合查一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出台《黄岩区“综合查一次”行政检查管理办法》,全面梳理重点领域“综合查一次”清单40条,以“进一次门、查多件事”的“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明确检查部门、对象、内容,有效破解执法领域政出多门、职能冲突、责任不清等状况。同时创新“信用+监管”模式,实施信用风险分级监管,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自“综合查一次”开展以来,检查次数减少21%,案件处置及时率提升至100%,信用规则应用率100%,守信主体行政审批事项简办率提升21%。
柔性执法新模式,彰显为民执法温度。首创“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依据《关于在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领域推行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三张清单”内容《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依据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依据等因素,细化、量化裁量范围、种类、幅度等,实现同类事项相同标准处罚。坚持以柔性执法,建立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打造公正透明、包容有序、朝气蓬勃的企业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共有300余家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签订轻微违法告知承诺书,群众满意度提升42%。
“党建引领+数字赋能”,优化政务生态环境
“橘乡红管家”,服务多维度。以机关党建“双建争先”工程为牵引,立足“橘乡红管家”党建品牌,在全区建立13个集党员活动、协商议事、收集民意、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和合街区”红色街长驿站。创新成立“党建指导员+联勤先锋队”红色先锋队伍,依托辖区业委会、核心企业打造“中心商圈”党建阵地,形成“党建+服务转型+营商环境建设”新模式。2022年,已开展“请你来协商”、民主恳谈会、“便民服务日”等“解民忧”活动23场次,举办“党建+营商环境”主题活动6次,化解矛盾纠纷36起。
协调数字化,处置加速度。建设“数智大脑”综合协调指挥平台,向上承接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化应用,向下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横向联通各业务主管部门,形成全局“一屏掌握”、执法“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如综合协调指挥平台接入住建、环保、工商等30家机关单位,移动、自来水、电力等9家企事业单位,开通24小时线上城市管理服务,通过协同指挥平台流转处置问题线索42606件,问题按期结案率96.83%,全力做到“事事得落实,件件有回音”。
一站式服务,便企有力度。全面推广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构建问题案件办理闭环处置机制,执法人员运用线上执法平台实现现场取证、文书开具、罚款缴纳“一站式”办结,让当事人体验接受处罚“文书邮寄、一键签收、线上缴款”的便捷。如排水证办理、临时占道审批、门头广告招牌审批等简易审批手续,通过上门服务、一窗受理的方式,助力群众和企业“零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