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绿,四川铺开“立体生态画卷”!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碳达峰是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下一阶段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该怎么打?美丽四川建设试点又将如何分步推进?“未来全省生态环境工作将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力,今年我们将集中精力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1月1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今年的“作战图”。
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怎么打?
生态环境改善,几乎是每年四川省两会上的最热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
“2022年是我省历年来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最低、重污染天数最少的一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来佐证:PM2.5和重度污染天实现“双下降”,2022年PM2.5平均浓度3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7天,同比减少8天,下降53%,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实现“双减排”。
水环境方面,2022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3个国考断面202个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断面占比99.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无V类、劣V类断面。
下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瞄准哪些领域和“硬骨头”?“2023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聚焦重点因子、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打赢打好三个标志性战役,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该负责人表示,秋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气,夏季聚焦臭氧,全年紧抓货车开展攻坚,科学确定攻坚重点地区、对象、措施;严格依法治理、依法监管,避免“一刀切”“运动式”攻坚。同时,坚持优化结构、标本兼治,大力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工业、运输等领域清洁低碳水平,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此外,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
在水环境方面,将全面构建“三水共治”新格局,不断完善以Ⅱ类水为主体的目标体系,力争2023年国省考核断面全面稳定达标,“十四五”末国考断面Ⅱ类水质占比达到75%以上,1-2个市州稳定进入全国前30位排名,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
土壤环境方面,四川将启动典型行业企业用地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污染补充调查,推进典型区域历史遗留固废堆场调查、土壤重点单位周边土壤调查,加快推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成因排查分析工作。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未来有这些行动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下一步如何落实,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行动,久久为功。”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川始终坚持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统筹发展与减排,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强度实现持续下降,“目前,四川已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节能降碳增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十大重点行动。”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制定出台《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为契机,实现源头替代、过程降碳、末端治理协同发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推动碳市场建设、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开展低碳环保试点示范、探索区域碳普惠机制等方面深化行动,进一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走出一条契合四川省情的路径。”该负责人透露。
今年将制定美丽四川建设标准体系
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是今年四川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今年在美丽四川建设上有哪些重要任务?“目前,四川省已经印发了《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今年是推动规划纲要落地的起始年,我们将着力夯基础、建体系、抓示范、造氛围,推动美丽四川建设成势见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指导21个市(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各美其建设路径,加快编制出台本地区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规划,明确分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清单,强化政策、资金、项目统筹联动。
如何启动试点示范?对此,该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制定建设标准体系,按照以点带面、分区分类、多层推进的模式,制定美丽四川建设系列建设管理规程、建设指标和评估体系,出台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指导意见。同时,启动一批美丽四川建设示范市(州)、示范县(市、区)、示范镇,并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美丽四川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组织召开高原地区、攀西地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现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为扩大美丽四川建设影响力,四川还将成立美丽四川建设专家委员会,强化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宣传,设立美丽四川建设专刊,广泛宣传美丽四川建设试点示范、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等。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