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总体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宜居宜业的城镇化生活水平;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市与乡村开放共享、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乡村建设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城乡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要求。2022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列为八项工作的推进工程;上半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乡村建设方案”),提出了十二条重点任务;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出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型城镇化方案”)进一步阐明,我国乡村建设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厚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乡村建设方案提出了“整体规划”,强调建设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创新发展,达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同时,重点突出“道路畅通”,提出要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推进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这些整体上凸显乡村建设与城镇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村建设方案聚焦乡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素构建,农村防汛抗旱、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数字乡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以及农房质量安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基本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列入了建设清单。与此同时,乡村建设方案还深层提出了“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对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以及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作了详细的规定,体现了顶层设计的主张。该方案要求各地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建立公示制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
引导先进要素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方案不仅涉及到农村形态向城镇化形态演变的路径,而且把建设中的既有的城镇建筑、市政功能、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全面完整地设计了出来,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的人居城镇。
新型城镇化方案提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健全市政交通、市政管网、防洪排涝、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数字化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加强低碳化改造,打造蓝绿公共空间。在健全市政公用设施上,优化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完善居住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新建居住小区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推进水电气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在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模式,推动有条件城市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廊入地。加强城市景观照明节约用电管理和用能清洁化。同时,该方案在完善城市住房体系、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内涝治理力度、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以及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等作了全面规定。
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进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对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节点,这既能够促进农村扩大投资、增加消费,又能够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解决好新时代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推进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显得极为重要。二是契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载体,承担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空间,能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发展,在国家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具有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于农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市场的连接,可以释放可观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根本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