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共招引项目78个,总投资额高达3699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届之最,涵盖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这一数字,折射出浙江推动经济稳进提质的信心。“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浙商总会会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浙商需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学研政融用”创新体系的深度协同与项目攻关,在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领域,勇于探索创新突破。
从性价比转向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遭遇阻碍,科技脱钩等不和谐的杂音时有出现,加之疫情反复延宕、通胀高位运行等挑战,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许多企业经营困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从制造业角度讲,自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外贸出口、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全球产业链的格局,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为逻辑而形成。”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认为,后疫情时代,以安全、稳定为逻辑的全球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
他表示,以前大家追求性价比,未来必须要去追求不可替代性。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中国企业继续融入全球供应链重构,实现“腾笼换鸟”和产业升级。
现如今,800万浙商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南存辉建议,浙商群体可依托头部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共建产业链合作“生态圈”,着力固链、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浙江设备、技术、标准、服务等对外输出,实现合作共赢。
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如何在科学范畴中找到核心问题?
“这既需要科学家的好奇心,也需要有实际需求的牵引。”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应主动作为,在国际上广交朋友,以更柔性的方式破解国际合作之困局。
以技术创新促进体制改革
大会期间,浙江省科技厅的“科技攻关在线”、浙江省经信厅的“产业一链通”等9个服务浙商的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广发布,将从不同领域、不同维度赋能广大浙商发展。
针对科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堵点痛点问题,浙江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比如“科技攻关在线”,围绕解决“攻什么、谁来攻、如何高效服务攻关、如何科学评价攻关”等问题,构建了全国首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2016年至2021年,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3位,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数量均占全省的80%—90%。其间,浙江“科技新政50条”提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过去我们常说的民营企业创新,往往是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但也要看到,这往往也会带动体制机制的创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认为,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合理的突破,要改善法律、法规政策,给予认可、保护。史晋川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命题。这必须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实现,民营企业的预期改善和信心提升,自然会激发出其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