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日前,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以体系设计为总领、以目标导向为主线、以技术突破为重点、以场景应用为驱动,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提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式。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城市更新开展规模化工程示范
●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
●在高性能绿色建筑、健康社区与健康建筑等方面进行集成示范
●推进零碳零排放城市示范
《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基础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城镇低碳可持续发展。
构建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城市(群)建设规划理论和方法。在建筑结构体系与工程建造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取得新突破,形成以健康、低碳和高品质为目标的数字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新方法和新工具。
在城市更新、建筑低碳节能、韧性城市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智能建造软硬件平台、文旅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实现建筑与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公共文旅服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并跑与局部领跑。
完成一批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品质绿色健康建筑和低碳宜居示范城市。
《专项规划》明确了七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镇空间布局研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空间优化开发、城市(群)及都市圈建设规划设计、城市体检评估等新型城镇化创新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平台。
二是加强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功能宜居、绿色低碳、智慧人文的发展需求,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市政设施运维安全高效、智慧智能、集约节约为目标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水平,支撑完整社区、城镇老旧街区(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既有建筑和工业园区再利用、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等新时期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规模化工程示范。
三是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开展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显著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绿色健康韧性建筑与基础设施研究。在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工程技术标准、新型绿色建材、围护结构系统和部品、高效机电设备、高性能绿色建筑、健康社区与健康建筑、韧性城市等方面实现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并进行集成示范。
五是加强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从单纯追求能源消费侧的节能减量转变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能源消费侧革命,积极开展城镇低碳发展表征评价方法与监测系统、城市低碳能源系统、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减排与提质增效、城市生态修复与功能完善、零碳建筑、绿色消纳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推进零碳零排放城市示范。
六是加强文物科技创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加强文物保护与认知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文物知识挖掘和展示传播技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立完善文化遗产全周期保护修复和风险预控理论与技术体系。
七是加强文化旅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研究文化和旅游科技的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实现文化和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服务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文化和旅游高端装备形成国际竞争力,以智能服务平台促进文旅行业监管模式变革。
《专项规划》要求,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科研评价体制,坚持分类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使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好满足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重大需求。
加强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强化对新型城镇化相关产业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元社会资金参与的创新投入机制,推动建筑业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与试点推广。在城镇化基础条件好和可持续发展需求迫切的重点领域,围绕智能建造装备、低碳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选择标杆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