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塞尔体育场夜景
酷暑中焊工手套里能倒出水吃不上水饺、烩面很遗憾
早在2016年5月的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投标阶段,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的王雷牵头组织投标工作。因为当地的周末安排与国内不一样,再加上5个小时的时差,每天能沟通工作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前方团队每天要到凌晨四五点钟,与国内交接完信息资料才能睡觉。加上投标时间紧,资料需要翻译、修改,团队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施工阶段,中方总工程师李白负责现场的施工规划,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开始在1平方公里的施工现场跑来跑去,往往要忙到晚上7点左右,体育场里哪个地方在干什么、什么进度全部熟记于心,慢慢成了“卢塞尔活地图”。他告诉记者,体育场内24小时昼夜施工,各司其职,有的同事连续上半年夜班,经常好长时间见不着人。
屋面索膜结构施工,每天要爬上70米的体育场顶2-3次
“有的焊工戴着手套、穿着防护服焊了一两个小时,手套都能倒出水来。”李白说,卡塔尔地处中东沙漠沿海,空气湿度大,夏季最高气温接近50℃,地表温度超过70℃,光是站在户外都会汗如雨下。因此,卢塞尔体育场的施工难度远超国内外其他体育场项目,一线的技术和施工人员面临长期严酷的考验。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令李白印象深刻的是世界跨度最大的275米屋面索膜结构:“屋面有70米高,半个小时都不一定能上去,每天要重复从地面爬上屋面2-3次。”
在国内施工材料、设备种类丰富并且供应充足,但在国外很多物资、设备采购往往不那么方便,采购周期都比较长,有的材料到货周期要半个月、一个月,有的设备可能要等好几个月。为此,在卡塔尔施工期间,中方项目团队尤其注重计划性,尽可能提前把各个方面都想到。
“有一段时间,我们那些来自河南的工人特别想吃烩面,但在那个地方想做面条确实有难度。北方人想吃饺子,也是比较困难的。”李白说,卢塞尔体育场的施工现场,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四五千名施工人员,无法照顾到每个群体的饮食需求。即便从国内带厨师过去做中餐,也很难满足五湖四海各地员工的口味,所以在卡塔尔施工期间,他和同事们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菜。
用技术和实力打消外方疑虑
“刚和国外的工程师、监理单位接触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并不是很信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展现出来我们的能力,他们很快就认可来中方人员的工作。”李白回忆说,在索膜屋面施工中,由于技术难度比较大,当时连业主和监理负责人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干,“我们就告诉他,你们不用管,听我们的就行。”在见到中方团队的施工效果后,业主和监理负责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在后来的索膜屋面施工过程中,他们便放手让中方团队全权把握。
卢塞尔体育场的主体钢构件吊装
在2019年8月的主体钢构件吊装过程中,中方技术团队要在70米的高空作业,顶着45℃高温,完成综合误差不超过2厘米的高难度吊装。业主代表奥斯曼看着重达450吨的第一榀受压环梁拼装完成,不由得感叹道:“没想到中国铁建真的做到了,竟然比约定的工期还提前了5天。”
在施工过程中,与当地人的沟通让李白对中外施工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差异有了更深了解。“咱们施工注重经验的应用,而外籍技术人员更注重程序化的流程,不管干什么都要有理论依据、计算书。”李白举例说,中方施工人员在搭建脚手架时习惯按国内的成熟经验施工,但外籍施工人员更重注理论上的计算和数据。在双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方的施工习惯通过理论推导和数据计算得到了证实,当地工程人员也跟着学到了新的施工方法。
“在国内,施工现场会鼓励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应用,缺个特殊尺寸的扳手,在现场直接用钢板、钢筋焊一个就行,但在这里要求任何工具都要有合格证,现场制作的不让用。”李白说,后来我们自己加工的工具经过验证,证明确实好用,外方技术人员也表达了认可,在沟通与磨合中,项目取得了一项项进展。
中外技术人员交流施工细节
在不断的施工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也逐渐习惯了两种施工理念和习惯的差异。“应该说这两方面都没有错,他们注重理论依据,干什么事都要在理论上行得通,不能有安全隐患;而国内更注重经验的总结,能更高更快地提升效率。其实更好的应该是相互结合。”在李白看来,卢赛尔体育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次国际合作的典范,实现了欧美规范、卡塔尔规范、中国规范的完美结合。
文化交流营造融洽合作氛围工程建设展示大国企业形象
在卢赛尔体育场的施工高峰期,现场有5000多名工人,其中大多数是外籍工人,中国人只有几百人。休息日,中外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经常组织友谊比赛和节庆活动。“有时候我们欢度一些中国节日,会邀请当地人一起参与;当地的一些节日也会邀请我们参加,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解。”李白说,通过这些交流,各国的技术人员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营造了融洽的工程合作关系。
“我有一位来自中国的乒乓球师傅,很多孟加拉工人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们都爱上了乒乓球,爱上了在营地的生活。”2019年12月,正在活动室打乒乓球的孟加拉工人哈桑自豪地说。面对到项目营地年终检查的全球工会联合会官员侯赛因,哈桑热情地邀请他切磋球技,工人们纷纷前来观战,哈桑在工人们的加油声中取得了胜利。
34岁的巴拉来自叙利亚,8年前加入中国铁建。在日常工作中,他对建筑工程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向中方工程师请教相关业务知识,中方也有针对性地为巴拉等各国员工开展培训。在卢塞尔体育场建设过程中,巴拉已成为项目室外工程经理,负责线缆铺设等工作。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繁琐的检验程序以及严苛的欧美标准,中国铁建还开展了中国焊工带动外籍焊工提高技能的长期培训,不仅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外籍焊工。
“能参与到世界顶尖体育场的建设中,对于个人职业生涯来说是一个里程碑,这种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份幸运。”李白的语气中带着自豪,“项目的成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人建造复杂工程的能力。”
李白感慨说,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的建设,加深了中国企业与当地居民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在施工过程中向世界呈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也以诚意和行动引导国际社会认知,展示了跻身世界前列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