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11月8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系列活动之一,“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永续发展”主题边会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内湿地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言献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在致辞中说:“当前包括植物资源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围绕调查种群稳定性和持续性,植被恢复防止外来物种等方面,要加强湿地植物的保护,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碳汇功能。”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白煜章表示:“植物文化这方面应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建议通过建设植物文化馆,像图书馆一样,有各种文化设施,专门的植物文化馆,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植物,了解湿地,了解生物多样性。”
专家们认为,加强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继续加强湿地植物多样性科学研究,针对珍稀濒危和特有的植物开展迁地保护、保育和野外种群恢复工作,完善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为我国湿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支撑和保障。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王青锋介绍了多年来武汉植物园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以高山沼泽、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内陆典型湿地为对象,积极开展的湿地生态学、水生植物学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科技应用研究。他表示,武汉植物园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将《湿地公约》条例及《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达成的公约战略框架转化成行动计划和工作指南,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为指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发起并参与区域性和全球性合作,同时积极组织和参与非洲大陆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保育研究,为全球湿地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永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