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树立产改事业根本指南针
突出党建领航,将党组织建在车间,党组织覆盖100%,“划分党员责任田”,将红色基因这一精神内核牢牢注入产业工人队伍中;注重产业工人党员队伍建设,全国技术能手邱明辉作为产业工人代表光荣入党,车间工人沙卫娟等两人荣获公司优秀农民工党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红色电影到一线、工友红歌赛、等系列活动50余项。
突出文化塑造,成立华东“弧光”志愿服务队,组织工人参与属地防疫志愿服务15次,开创“工人观影日”宣教形式,组织集体观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开设内刊《弧光》,引导职工闻声、发声,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工人运动时代主题。
聚焦素质提升,建造产业工人事业航标灯
赋能成长,提升职工技能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安全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全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产业工人邱明辉、陈康等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
改革创新,激励职工创新创造。鼓励职工开展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为主要内容“五小金点子”活动,组织微创新、微发明、微竞赛,全面推行“工人发明家”制度,发布“五小金点子”书籍,将优秀发明全面推广,并以工友名字命名,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以劳模(邱明辉)创新工作室、劳模(栾公峰)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引领产业工人发明创造,先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发明专利8项、省部级工法5项、论文发表20余篇。
深化激励机制,打开产业工人技效发动机
实施生产要素承包责任制。建立和细化工厂、车间、班组三级承包定额,完善班组成员承包兑现分配机制,将产业工人收入与承包结果直接挂钩。
建立健全职工成长晋升通道。推行管理岗位竞岗制度,每年组织产业工人竞聘后备车间工段长、后备项目管理团队,打通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双通道”职业发展立交桥。
做实精致服务,驶稳产业工人生活护航船
精准帮扶困难产业工人。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用好工会基金,建立长效化、制度化困难救助机制,对困难职工子女教育、医疗实施一体化帮扶。通过“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让困难职工充分感受组织的关心关爱。
精心服务产业工人需求。重视人文关怀,举办栽种蓝领功勋林、蓝领工人子女夏立营等活动,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对新婚、生育、乔迁、住院、丧事的职工家庭上门慰问;提升职工福利待遇,为一线职工提供食宿补贴,改善住宿条件,增强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精确保障产业工人权益。切实维护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厂务公开,每季度开展职工座谈,定期开展工会主席接待日活动。
工业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体系化的长期工程,要让广大工人职工对改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认同感,仍然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作为工业企业,必须更加发挥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最直接一环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政治形势,不断创新思路和措施,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状态,为产改事业贡献产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