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树立“小井盖、大民生”理念,坚持上下联动、全市“一盘棋”,强力推进窨井设施专项整治工作, 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切实保障群众“脚下安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全市整治提升窨井设施17058 座,超出省定任务4058座,完成率131.22%。8月份,被评为省民生实事“工作突出”地市。
一、一个普查系统,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对全市窨井设施的底数、“病因”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普查台账,实行“电子身份证”管理,实现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窨井设施管理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一是强化管理,筑牢技术支撑。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面对面“浸入式”技术培训和“一对一”帮教指导,为窨井设施普查录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窨井设施普查录入和建档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摸清底数,开展全面普查。组织全市200 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园(游园)、道路、广场绿地、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宣传发动 1000 余名志愿者参与普查行动,发挥社会力量推动共治共享。目前,普查录入系统窨井设施 215427个,排查病害窨井设施 41514个。三是明晰权属,规范建档管理。厘清各类窨井设施的权属关系和责任主体,明确窨井设施的管理人、产权人、使用人,做到“一路一档、一盖一编、一井一权”,将全市21.5万个窨井设施的信息档案全部录入省住建厅普查系统,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实现“一键查档”。
二、一路探索实践,构建“鹰城治理”模式。坚持“先急后缓、分类实施、消除隐患、目标落实”的原则,逐一修整病害井盖“陷阱”和“肚脐眼”,确保整治一处、验收一处、达标一处,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新路子。一是整治标准求统一。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列出清单、限定时间、倒排工期,将今年省定1.3万座整治任务落实到 28 家单位。积极推行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五防”井盖,替代此前规格、材质不一的老旧窨井盖,有效解决失窃、翻转、沉降、丢失、伤人等问题。今年以来,整治提升窨井设施17058 座个,更换“五防”井盖 6435 个,加装防坠网2306个。二是创新特色促提升。把“落凫雄鹰”“鹰城月季”等鹰城文化元素融入窨井盖图案和标识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井盖上安装二维码,做到一盖一码,扫码后即可显示井内设施用途、地理位置、管理责任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目前,已安装二维码井盖2000 余个,高标准打造示范路48条。三是智慧管理出亮点。在全省率先推进窨井盖智慧化升级改造,实现窨井定位、电子档案、状态感知、信息预警等功能,统一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形成“窨井盖监管一张图”,做到一网覆盖、全域查找、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目前,安装智慧井盖859个,全部统一纳入数字化监控管理。
三、一套管理机制,建立“管好治好”体系。强化窨井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开展“马路办公”“人人都是采集员”“专项普查”“联合督导”“回头看”等专项整治行动,提升窨井设施安全运行水平,确保每个井盖“都有人管”。一是建立“马路办公”常态机制。以路为岗,动态解决,对发现的问题,通过“马路吹哨,部门报到”方式,现场办公、现场商讨、现场解决,让“马路办公”成为城市管理新常态。目前,“马路办公”百余次,现场发现解决问题1200余个。二是建立联合督导问责机制。通过“政府督查、检察赋能、督导通报”等方式,对28家窨井设施权属单位开展联合督导,发现的问题由检察机关集中提出检察建议,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约谈、问责,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推动窨井设施专项整治落地落实见效。目前,下发联合督导通报26期,检察建议书 12 份。三是建立“回头看”保障机制。开展窨井设施专项检查“回头看”,对问题井盖整治结果进行复查,对未发现的“再发现”,对整改不到位的“再整改”,制定《2022 年平顶山市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将窨井设施专项整治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对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今年病害窨井设施全部清零。(通讯员: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