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政信投资集团《风景这边独好》线上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看准大势,捕捉政策背后的大机遇,找准投资方向。穿透经济数据,把脉投资走向,助力投资者走出时局迷雾的困扰。
论坛邀请了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董峰解读我国前四个月的经济数据。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一季度中央密集出台了专项债、减税退税政策等来保护弱小的市场主体,但对有效刺激消费、提升人们投资实业的作用有限。
据董峰介绍,4月份数据中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社融与M2背离的情形。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三个经济圈的社融规模下滑,这在当下抗疫叠加外部冲击的背景下,需要引起重视。可以看到中央从四月份到五月份密集召开推动经济增长的会议。这反映出短期融资增长而中长期贷款规模下降的趋势。这是经济疲软的迹象。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虽然现阶段中央出台大量的刺激政策,宽松货币,但有效需求不足。
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公司承担稳经济大任
现阶段,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公司率先承担稳经济的大任,尤其是拥有充足现金流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当来自民间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央企、国企就担起了稳住经济大盘的定盘星大任。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但对拥有庞大经济体量的中国来说,政策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应对这些挑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打好手中这把“经济牌”,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一,坚持疫情的清零政策,保持经济复苏世界领先的地位。
第二,国际贸易方面,中国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第三,从消费来看,国家出台了政策,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内循环的堵点。14亿人口的大市场,内需市场非常大。
第四,当务之急是启动基建托底经济的作用,发挥基建对经济的有效拉动,带动出口、就业和内需。
政策加码基建和县城城镇化:央企、国企是主力军
中央提出来基建托底,就是我们要发展国家队,主要是政府的平台公司。以平台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以基建来托底经济,继续发挥“基建狂魔”的威力。今年4月下旬,中央财经委会议发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意见,强调在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基建为先。紧接着,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厉以宁总顾问在2016年中国PPP投资论坛上的讲话,提到了城归者的概念,《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让这个群体有了更好的归宿。近两年,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强力支撑GDP的稳定持续发展。反过来,资产非常多,那么资产对应的资金,包括社融的资金也会有一个大幅的增长。
二季度关键看政策执行到位 力保经济稳增长
为保经济平稳运行,中央已经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所有拟定的政策推出,接下来就是要求各地尽快落地政策,将中央政策执行到位,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董峰认为5月份数据不会很好,但不会差。
专项债作为政府的引导资金,随着发行和使用的提速,社会资本的参与也会提速。
盘活国企资产 保持充足现金流
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董峰认为最近国资委召开的国企央企关于整改的推进会,目的在于盘活央企、国企的资产,保持充裕的现金流。在基建托底的情况下,势必要需要大量资金,不管是银行类的,还是专项债,都由政府的信用因素,又是国策,这对广大的投资人来说,在现阶段,全球经济下滑,触底反弹时间不清楚的话,投资债权类的产品,更安全,现金流能保持流动性。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石
作为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董峰长期研究中国经济政策,他认为从长期看,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基石,这个格局在中长期都不会改变。
首先,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增加2%,达到12.8%,这个幅度是非常大的,而日元和英镑比重在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二,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中国经济免受冲击的防火墙。
第三,通过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抓手,对外通过“一带一路”帮助周边国家建设基建设施。
第四,我们通过内循环带动外循环。14亿人口的大市场,正是培育国货品牌,走向世界的好时机。
最后,我们通过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倾向可以看出中国资产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其中,外资抄底中国建设就是有力的证据。对于投资人来说,稳经济的大基建行业将强势崛起,一方面作为不确定市下的避险资金,一方面是有确切的政策预期。
中国政信研究院政策研究员董峰表示,不管外部局势如何动荡,中国正在按照既定的目标做好自己的事,这是中国的战略定力,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定力,中国这艘大船才能穿越各种风险,稳健前行。当下这个节点,外资看好中国是对中国经济长期信心的最直接证明,我们更应该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充足的信心,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