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选择
基于第一批36个试点项目的公布,以及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国办发〔2021〕40号)等系列政策的发布,EOD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社会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由于EOD项目类型多、体量相对常规项目偏大、复杂程度较高,需要选择政府意愿比较强、区位优势明显且有一定产业基础或优势的区域。如果地方政府意愿不强或统筹组织力度不够,项目的顶层设计会大打折扣,不利于项目的推进;生态治理后的片区区位优势不明显或者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在位置偏远且周边没有联动景区或旅游点等产业基础,后续依靠产业发展反哺生态治理会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策划
1、生态治理类项目注重系统性
(1)生态治理重点突出系统性治理、有明确的产出目标,如果生态治理系统性不强,即使EOD项目实施以后,生态治理方面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会比较高,治理效率大打折扣;(2)生态治理项目必须是政府要干的项目,最好是已经列入省级规划,具有比较大治理意义的项目。比如像有修复治理主体的矿山修复项目,则该类项目就不满足EOD的谋划条件。
2、肥瘦搭配、组合开发
生态治理和关联产业类项目的谋划,需要有效传达EOD理念,强调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要体现一脉相承的关联性,不能是一个简单的项目拼盘。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产业开发项目的投入要素,通过改善环境,提升产业开发项目品质,实现产业开发项目整体溢价增值,并将环境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值进行提前锁定,以此实现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反哺,以解决环保项目财政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
项目包装上需要关注如何把资源、产业转化为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如何与款项期限相匹配。项目内容中要有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实际资源,没有还款来源的项目要实行总量控制且需为政府紧要工程。
比如矿山修复项目,通过生态修复重构生态基底:从无到有,将没有价值的废弃地变为耕作条件好的耕地,发展现代化农业;从有到优,将原本普通农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特色农品变优质商品”;将废弃厂房改造利用为发展物流电商、工矿影视、工矿文旅,“废弃矿山变文化游园”、“工矿厂房变影视基地”;将整理出的补充耕地指标进行交易获取收益分成,将生态涵养林开发综合利用碳汇,进行碳排放指标交易,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提升;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将收益性较差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开发经营利用为盈利性较好的“金山银山”(资产、产业)。以产业经营收益和资源的增值反哺前期生态治理的投入,打通“资源变资产”、“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价值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3、项目体量适中
在项目体量方面,项目要做的小而实,不要包装太大、量力而行、最好能短期三年落地的,可以呈现政策效果。
4、一个主体实施
EOD项目要统筹为一个整体项目,由一个市场主体统筹实施生态治理项目(E)和产业发展项目(D),统筹设计和统一规划,采用建设-运营一体化方式来组织实施。
由于E是没有收入的,要靠产业开发进行反哺,同时E的生态效益直接关联D的产业开发收入。如果是多个主体之间来统筹实施E和D的项目,则主体之间利益协调路径存在障碍;只有在一个主体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产业发展、资源增值收益的反哺。除了协调各方利益之外,一个主体也有利于不同版块项目的共同推进。
5、多钱一用,多个龙头引水,一个渠道放水
首先,在项目策划包装上,项目业态的设计需要关注如何把资源、产业转化为还本付息的现金流,肥瘦搭配,要有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实际资源以及如何与款项期限相匹配。其次,在资金获取上,充分利用好各种政策支持,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发行政府债券、生态补偿补贴、政策性银行等方式,解决部分建设内容的资金来源;拓宽土地流转资金来源渠道,如入股、授予投资运营公司土地使用权等形式,推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探索融资租赁、企业债券、上市融资等投融资模式在EOD项目的应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建立多元化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最后,在资金运营上,通过整体打包,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由易到难的方式,将回流的资金滚动性投入,降低资金筹措压力,实现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不同环节的动态投入,避免因融资难而阻碍项目推进。
6、一钱多用,助推国家战略落地
各类整合资金投下去,要能够助推国家战略落地比如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黄河高质量发展等发战略的落地,促使项目落地、政府政绩、企业盈利、多方共赢。
作者:张琼琼
中建政研集团政府服务中心项目总监
乡村振兴研究院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