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日前,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8部委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强调,要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工作方案》提出了工作目标: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方案》明确了七项工作任务:
要因地制宜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措施,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和资金投入。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要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实现源头减量;探索推动农膜、农药包装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着力构建回收体系。统筹农业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 生物质能。
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构建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城乡环卫制度并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促进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提升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水平,建设环保达标的垃圾中转站。
《工作方案》强调,要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的主体责任,将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费用纳入工程概算。以保障性住房、政策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建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序提高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产生。各地制定完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用等相 关标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烧结制品及回填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对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经治理、评估后达到安全稳定要求,进行生态修复。
要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要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价、计量收费制度。加强“无废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分三步走:
一是确定城市名单。市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汇总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于2022年2月15日前报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省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基础条件、工作积极性和国家相关重大战略安排等因素,确定开展 “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
二是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参照方案任务和指标体系,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无 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城市于2022年7月底前印发实施方案。
三是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 逐级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工作调度、督导和考核,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设期间,每年年底前,相关城市对“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
为指导城市做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工作方案》制定了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 年版)。《指标体系(2021 年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 由 5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和 58 个三级指标组成。
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 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等 5 个方面。
二级指标主要覆盖工业、农业、 建筑业、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制度、 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与群众获得感等 17 个方面。
三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具体细化和量化,划分为两类:第I类为必选指标,共25项。第II类为可选指标,共3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