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4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破解困扰家政兴农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提出了让农村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三个方面的7项22条工作举措,覆盖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全流程,不仅让农村劳动力能就业,还要好就业、就好业。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实现家政扶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家政服务对带动就业、保障民生的作用明显增强,家政服务品牌化、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优质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显著增加,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行业缺口可吸纳巨大农村劳动力
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约有90%的人员来自农村地区。该行业目前存在2000万人左右的缺口,可以说,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的家政服务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有广阔空间。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接下来,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商务部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前期家政扶贫工作基础上,提出家政兴农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务实并有重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服贸所副所长俞华说,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接受家政服务培训、有一技之长后,会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可以通过再培训拓展更多就业门路,能有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家政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和‘爱心工程’,家政兴农行动计划能有效弥补行业缺口,满足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可以一举多得。”俞华说。
推动供需精准匹配
家政服务业目前已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不过,目前家政服务市场供需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错配,劳动力供给明显不足,行业发展尚不够规范,群众满意度也相对不高。“在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等背景下,未来家政服务业有极大增长潜力。《行动计划》的出台正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改善市场供需、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意义重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行动计划》主要是打通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多策并举释放城乡家政消费潜力和优化家政服务供给体系,从而实现两者间高水平动态匹配。“这一计划尤其提到运用包括数字化在内的多重手段提升供需的适配度,提升家政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行动计划》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表示,首先,其是巩固家政扶贫成果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推动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有利于加强家政服务业供需双方对接,也有利于发展县域家政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
其次,其是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保障家政服务劳动者权益,有利于家政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根据家政领域信用评价有效选择家政服务。
最后,其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改善家政服务业消费环境,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又有利于提高家政服务从业者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从业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因地制宜抓好政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入调研和总结前期家政扶贫工作的基础上,《行动计划》针对家政扶贫和家政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既从服务供给角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又从服务需求角度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提供方式,以需求引导供给。
落实是关键。对于各地在落实有关举措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洪勇建议,一是注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我国东中西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差异性,细化制定适合本地家政业发展的政策,开发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家政产品。
二是推动下沉和上行相结合。在完善城镇家政服务业的同时,促进县域家政服务发展,吸引更多家政从业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保障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满足农村地区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
三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扩大数字技术在家政服务业中的应用范围,完善家政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促进家政岗位信息、信用信息等数据公开共享,推动互联网家政企业与线下业态融合发展。
“《行动计划》提到利用动员帮扶、教育培训、信用标准、社会保障等多重政策解决家政扶贫和家政服务的突出问题。”刘向东表示,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各地在落实过程中既要强化协作分工,避免出现多头管理,也要确保扶持资金直达基层,避免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此外,还应注意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增加家政服务业高质量供给,释放更大潜力的市场需求,同时要及时总结家政兴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