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湖北武昌黄鹤楼(13)
徐家兴
徐家兴
清秋品茶诗会友,
兴致欣然吹吹牛。
四川有名峨眉山,
离天只有三尺三。
湖北有座黄鹤楼,
半截都在云里头。
唐朝诗人有崔颢,
七律一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记
兴致欣然吹吹牛。
四川有名峨眉山,
离天只有三尺三。
湖北有座黄鹤楼,
半截都在云里头。
唐朝诗人有崔颢,
七律一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记
湖北 廖基安
楼名黄鹤,地处蛇山。倚三镇雄关,踞长江天险。川连九派,浪接三江。东下三吴,南朔湘桂,西通巴蜀,北抵秦襄。肥原沃野,素称鱼米之乡,水秀山明,尽得钟灵之气。千秋胜地,辈有才人。昔子期伯牙,留雅韵于琴台,流水高山,知音难得。更李白崔颢,赋绝唱于斯楼,白云黄鹤,远影孤帆。
然而世变沧桑,风云起伏,楼尽名存,空留佳话。墙垣颓废,徒伤斿客之心;烟雨苍茫,空余骚人之叹。今逢盛世,重建斯楼。珠帘叠彩,直插云天,金碧辉煌,光耀千里。
楼成而后,选胜登临,辽阔楚天,尽收眼底。看江城内外,车马如龙,扬子江中,楼船似织。更晴川之畔,崛起百丈高楼,龟山之顶,屹立擎天巨塔。京广纵驰,可通北塞南疆,襄渝横亘,直达成都天府。引颈广西眺,神女峰前,高耸拦江大坝。极目东望,红钢城内,林立铁火红炉。百业振兴,万家喜庆。美景奇情,画图难足。此楼既成,将与山河辉映,与百卉竞芳。使百代名城,平添春色,万里神州,又显奇观,诚千古佳事也。
育奇花异草,有待园丁,治美玉良石,须凭巧匠。今百业俱兴,万民丰饱,政府重才,关怀名胜,群策群力,更振宏图,此斯楼之所以得速成也。览胜之余,作斯文以志之。
1、黄鹤楼的传说
一千多年多年有位老人在蛇山上开酒店,每天上山砍柴,回來后就从柴中挑一根好柴削成木楔存起来,在做饭时顺手把一根木楔添进灶火中。这时有个叫鲁班的木匠在酒店见状,立即大叹道:“这是无价之宝,将来会有用!”百日后鲁班又来到酒店留言:“放得千日货,自有变钱时。”
1、黄鹤楼的传说
一千多年多年有位老人在蛇山上开酒店,每天上山砍柴,回來后就从柴中挑一根好柴削成木楔存起来,在做饭时顺手把一根木楔添进灶火中。这时有个叫鲁班的木匠在酒店见状,立即大叹道:“这是无价之宝,将来会有用!”百日后鲁班又来到酒店留言:“放得千日货,自有变钱时。”
三年之后,蛇山上起了一座楼,但倾斜严重,有险毁之势,楔了这头那头歪。急得工匠们团团转。
这天那酒店老人将木楔上集市,当时又照着楔子修了一个凑一百去卖。这时建筑师见到这堆木楔是宝贝,立刻花重金买下,酒店主站在山上将楔子一个个抛过去,99个楔子呼呼作响飞过去,牢牢地楔在那座楼上,只有一个楔子落入江中,据说那座楼就是后来的黄鹤楼。
2、辛氏修楼谢恩
从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看起来很穷困,他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充饥抵寒吗?”辛老板急忙给他奉上一杯温酒。如此半年每天那位贫者都来要一杯酒喝,辛先生认为一杯酒能帮助一个人是件好事,所以他从来没有嫌弃、没有怨言。
2、辛氏修楼谢恩
从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看起来很穷困,他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充饥抵寒吗?”辛老板急忙给他奉上一杯温酒。如此半年每天那位贫者都来要一杯酒喝,辛先生认为一杯酒能帮助一个人是件好事,所以他从来没有嫌弃、没有怨言。
半年后的一天,那位贫者喝完酒时对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今天來还你。于是他从袋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歌,墙上的黄鹤也隨着歌声翩翩起舞。酒店里的客人们见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因而积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客人又飘然而至,辛先生上前致谢:我愿意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他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隨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感谢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最早见于公元502年左右的《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在武汉市群艺馆有编印的《武汉市民间故事传说集》中还有《吕洞宾骑鹤飞天》、《李白登楼夸崔颢》、《黄鹤楼上看翻船》等多篇传说故事。
3、崔颢写黄鹤楼诗
崔颢虽然不是唐朝的多产诗人,可是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名。《旧唐诗》把他与王昌龄、高适和孟浩然相提并论,将他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并驾齐驱。崔颢的《黄鹤楼》诗,是他在漫游长江中下游时写的。这首览胜抒怀名篇,历来的文艺评论家都大加赞许。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首前四句有古风格调的七言律诗,虽然写了鹤去楼空的寂寞和淡淡的乡愁,但是歌咏了这座名楼优美的神话传说,展示了登楼远眺所见的明朗壮阔景色。全诗色彩鲜明,清新自然,凝炼紧凑,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
3、崔颢写黄鹤楼诗
崔颢虽然不是唐朝的多产诗人,可是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名。《旧唐诗》把他与王昌龄、高适和孟浩然相提并论,将他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并驾齐驱。崔颢的《黄鹤楼》诗,是他在漫游长江中下游时写的。这首览胜抒怀名篇,历来的文艺评论家都大加赞许。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首前四句有古风格调的七言律诗,虽然写了鹤去楼空的寂寞和淡淡的乡愁,但是歌咏了这座名楼优美的神话传说,展示了登楼远眺所见的明朗壮阔景色。全诗色彩鲜明,清新自然,凝炼紧凑,一气呵成,有如行云流水。
正因为这首广为流传的名诗,黄鹤楼有”崔氏楼”的别称,华中名城武汉往往被叫做“白云黄鹤之乡”。
4、李白黄鹤楼搁笔在
众多的诗人中,和黄鹤楼结下不解之缘的应首推李白。李白青少年时在江汉漫游十多年,称自己“我本楚狂人”。李白的诗歌收集1000多首,其中有关黄鹤楼、江夏、汉阳的诗就有50多首。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佳话。
4、李白黄鹤楼搁笔在
众多的诗人中,和黄鹤楼结下不解之缘的应首推李白。李白青少年时在江汉漫游十多年,称自己“我本楚狂人”。李白的诗歌收集1000多首,其中有关黄鹤楼、江夏、汉阳的诗就有50多首。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佳话。
有的人认为实无其事,指陈了这一传闻的来历:“李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原是借此一事设词,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
对黄鹤楼李白并未搁笔,他写了多首涉及黄鹤楼的的诗,如《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黄鹤山》、《鹦鹉洲》。在《望黄鹤山》诗中,李白对黄鹤楼描述: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峰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仙使武汉获得”江城”这一桂冠。
尽管李白搁笔实无其事,但为了纪念这一传闻野趣,今黄鹤楼公园还是建了搁笔亭,也算一桩文坛雅事。
5、《黄鹤楼》歌
1927年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但武汉轰轰烈烈的革命仍深深络印在中国人民的心间。爱国作曲家、音乐家黄自先生,创作了抗战歌曲《抗敌战歌》、《赠前敌将士》、《九一八》等爱国歌曲。在抗战初期,黄先生在上海为音乐家沈心工先生重新改词的一首怀念革命的《黄鹤楼》歌,加作了和声伴奏,发表在1935年出版的《中学教材》上,有三段歌词:“独自登临黄鹤楼,坐看江水载行舟;千帆容易随波去,一棹艰辛赴上游。/独自登临黄鹤楼,几经革命如横流;可怜化作花千树,遍插朱门士女头!/独自登临黄鹤楼,楼头鹤去几经秋;新楼结构全非昔,黄鹤归来认得否?”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伟大的长征到达陕北延安,揭开了中国革命和抗战的新篇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翌年,歌曲《黄鹤楼》的作者再次改写了这首歌词:“独自登临黄鹤楼,欲寻砥柱问江流;千帆容易隨波去,一棹艰辛赴上游。/独自登临黄鹤楼,几经革命血痕留;可怜幻作鲜花朵,遍插朱门士女头!独自登临黄鹤楼,崔诗在壁自千秋;新楼结构全非昔,黄鹤归來认得否?/独自登临黄鹤楼,山光云影总悠悠;漫将玉笛翻新调,试问知音喜也愁?”
这首改写词的歌曲,发表在1937年出版后《沈心工歌曲集》上,还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和声伴奏。将《黄鹤楼》这首歌词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和作曲者在“黄鹤楼”寻找他们心中的“中流砥柱”和“赴上游的方向道路,用音乐去讴歌革命。
6、毛主席与黄鹤楼
1926年10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占领了华中重镇武汉,之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办公,次年中共中央也从上海迁至武汉,武汉成为大革命心,12月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来到武汉,筹备全国农民协会和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二千多人。隨之,广州、长沙发生反革命政变,进行疯狂的大屠杀。而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在武汉召开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等却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6、毛主席与黄鹤楼
1926年10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占领了华中重镇武汉,之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办公,次年中共中央也从上海迁至武汉,武汉成为大革命心,12月时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来到武汉,筹备全国农民协会和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二千多人。隨之,广州、长沙发生反革命政变,进行疯狂的大屠杀。而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在武汉召开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等却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毛泽东的心情十分沉重,一日饭后,他与杨开慧从武昌都府堤住地前往蛇山散步。此时的蛇山上细雨蒙蒙,云雾沉沉。毛泽东和杨开慧站在蛇山头黄鹤楼故址眺望武汉,但见浩浩长江烟波浩渺,龟山蛇山雾气茫茫。此时此景,一首词在毛泽东胸中成熟。
《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表达了一代伟人在大革命失败前夕,对革命形势担忧及对革命充满信心的心情,是继唐宋文人赋诗作词后的又一与黄鹤楼有关的佳作。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改组召开中央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在今汉口鄱阳街139号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瞿秋白、毛泽东等21人。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了足以影响中国革命道路的真知灼见:“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就是那句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后,中国革命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光阴荏苒,时隔26年后的1953年2月,毛主席又一次来到黄鹤故地武汉,这是他于建国后第一次南下。2月18日毛主席和陪同的地方领导们,在黄鹤楼故址极目楚天、长江。当时正值春节假日,游山的人很多。毛主席与地方领导们规划黄鹤故地的建设蓝图。
下山时遇见一位卖油炸臭干子的老人,毛主席去向老人询问,在相互交谈之中。有两个小姑娘发现这位爷爷似乎很熟悉,其中一个小姑娘不禁叫一声:“毛主席!”另一个小姑娘也大声叫起:“是毛主席!”
毛主席用和蔼慈祥的目光投向两个小姑娘,毛主席竟在眼前!她们含着幸福的泪花欢呼:“毛主席来了!”
两位小姑娘的呼声立即轰动开來。群众都围了上來,一圈又一圈,“毛主席!”人们争相与毛主席握手,毛主席微笑着亲切地与群众握手。这下公安部长罗瑞卿担心了,建议毛主席到室内去休息一下,对于罗部长的建议,毛主席微笑着用手势拒绝了。隨同人员明白毛主席不愿意离开群众,虽然是给保卫工作带来困难,但毛主席决然地向山下走去。群众就像海浪一样隨着毛主席的走动而流动,群众越集越多,围圈越来越小,李先念、罗瑞卿等人和警卫人员手拉手,组成一个圆圈一步一步保护着主席下山。李先念等人大声喊道:“同志们请让出一条道,让毛主席过去!”群众非常自心觉,话音刚落,立刻让出一条道來。毛主席频频向群众挥手,从人海中走向江边码头。直到毛主席上了船,群众还在码头、岸边欢呼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