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重报圆桌会|推动主城都市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

2021-09-27 10:37:12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摘要:把握目标定位,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推动主城都市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
 

9月9日,江北嘴金融核心区风貌。目前,在江北嘴金融核心区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注册企业4443家,其中金融类企业超300家,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总部73家,金融资产规模达1.8万亿元。谢智强 摄

访谈嘉宾: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董建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 常斌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许洪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正华

9月23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提出,主城都市区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步,主城都市区将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发力?9月26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重报圆桌会进行探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

全面提升主城都市区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表示,2020年5月主城都市区座谈会举行后,市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主城都市区联席会联络组职责,牵头制定《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十四五”市、区两级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中细化落实主城都市区各项目标任务,积极争取一批重大政策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项规划和方案,及时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重大项目建设调度,会同市级部门对《行动方案》落实情况开展调研评估,就各区反映的困难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举措。

从《行动方案》实施情况看,一年来,主城都市区建设总体进展良好。今年上半年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占全市比重77.8%,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态势不断巩固。呈现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推进、产业能级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公共服务提质扩容、联动周边协同发展等特点。

董建国表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政策体制先行先试、城市安全联防联治,全面提升主城都市区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此,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抓规划策划。统筹推进“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将各区发展诉求充分体现到规划中。加强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项规划及方案衔接,力争更多涉及主城都市区建设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得到支持。在推动六张新名片规划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策划更多城市功能名片,打造现代都市功能新场景。

抓项目投资。持续推动“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加快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重大项目滚动推进格局,有力支撑主城都市区建设。

抓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投融资创新等综合性、系统性、牵引性重大改革,围绕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综合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着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抓协同发展。强化“一区”与“两群”对口协同帮扶,深化项目立项、合作模式、资金来源等创新,完善“组团式”产业协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和资金支持,加快形成协同发展典型经验和有效路径。

抓统筹协调。完善《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评估机制和统计监测体系,及时调研梳理和研究解决主城都市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重大问题常态化协调解决、重大任务动态跟踪和督促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常斌: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发展能级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主城都市区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使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常斌介绍,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全面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要求,以城市提升为依托、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主城都市区城市品质提升,城市提升行动取得不俗成效。

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以推动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为目标,抓重点规划落地、抓重点专项变现、抓重点区域提升、抓重点项目推进,以“四个坚持”推动城市提升在促进产业链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政策体制先行先试、城市安全联防联治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主城都市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

一是坚持突出交通引领,推进主城都市区互联互通。我市将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奋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在中心城区形成“环+放射”轨道线网、“5横6纵1环3联络”城市快速路网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将加快建设璧铜线等主城新区城轨快线,梯次推进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快速通道,加速构建互联互通的主城都市区。

二是坚持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做精做亮城市新名片。继九龙滩广场、磁器口码头等“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项目建成开放之后,雅巴洞湿地公园、花溪河湿地公园等项目也将很快与市民见面。不仅如此,我市正在开展“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治理提升,让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宜居宜游城市。我市将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实施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四是坚持创新城市建设方式,激发开放发展动力。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扎实开展“新城建”全国试点,大力推进智能、绿色、工业化建造,在主城都市区建设中更加担当有为。在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形成千亿级现代建筑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将争取形成年产值3000亿元的现代建筑产业链,打造西部现代建筑产业高地。

突出关键领域,有序推动各项工作,随着我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打造主城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强化“两江四岸”主轴功能,精心做亮六大城市名片,统筹行业创新发展和产业培育,精心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

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要提升主城都市区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需要大力培育营造好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表示,主城都市区去年研发投入强度2.44%、高于全市0.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8家,科技型企业2.94万家,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是全市创新资源集聚度最高、创新活跃度最强的区域。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主城都市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高端创新资源的集群效应凸显。

许洪斌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着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更大力度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及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园区等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推进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创建大数据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病理诊断、感染性疾病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聚焦大数据智能化主方向、产业科技创新主战场,更大力度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碳基芯片、页岩气、生物医疗、绿色技术、良种创新等重大科技项目,产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推进先进技术场景化应用,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6%。

抓好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突出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主抓手,开展“双创”大赛、成果进区县行动、科技人才“兴园兴企兴乡村”等系列活动。促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万家和1万家。

抓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优化创新生态主任务,出台基础研究行动计划、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完善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与资本对接,以改革“小切口”实现创新“大红利”。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正华:

建设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地和增长极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正华介绍,主城都市区工业总量占到了全市的90%以上,是全市工业经济的“基本盘”。近年来,市经济信息委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区县特色化与区域一体化并举,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制造业加快高端化、创新化、服务化转型,大力推动主城新区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构建“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现代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不断增强主城都市区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杨正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市经济信息委将进一步加大主城都市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进力度,持续增强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和影响力,聚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核心支撑。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引导主城都市区各园区专注2-3个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协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快速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顺应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健全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持续提升电子、汽摩、消费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质效。

二是着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加快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显著增加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壮大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规模,针对性搭建新应用场景,不断健全多层次创新生态。推动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加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硬核产品。

三是着力深化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广泛普及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创新推动工业软件开发及运用,壮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规模,积极培育打造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完善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功能,加快二级节点建设,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场景试点示范,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应用生态,促进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下一篇:

住建部:推广“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

上一篇:

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按下加速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