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5名架子工,拿一份,一起吃”,架子工,钢筋工,水电工……很快午餐就分发完毕,不同工种的班组长将午餐拿到休息的地方。
这是一座刚竣工的的楼房,内部还没开始装修。在3楼临窗一侧,有工人支起了一个小桌子,3、4个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午餐。
“有卤菜,还有花生米,菜不错,要是有瓶啤酒就更好了。”一位工人与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开起了玩笑。而窗外,已经是大雨如注,大风吹动着树枝不停地晃动。
据悉,这里安置了,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上的256名工人。由于工地上没有大巴,项目部就组织私家车一趟趟来回接人。
“总共有10多辆小车,来回接送,差不多每辆车要来回4、5趟。”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交大医学院项目经理李磊告诉记者,上午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这些工人全部转移安置,有序撤离至设在该楼3楼的临时安置点。“由于工地里的食堂已经停止供应,安置点工人的一日三餐在外面的店里订购后,再用车送到这里。”
而在2公里之外的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上,在前期地下空间施工的基础上,楼房正拔地而起,最高的地方已建到了6层楼。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浦东校区,处于新区国际医学园区的西南角。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一标段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包含了综合体育馆、第一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等14个地上单体以及部分地下空间。
而在2公里之外的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上,在前期地下空间施工的基础上,楼房正拔地而起,最高的地方已建到了6层楼。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浦东校区,处于新区国际医学园区的西南角。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一标段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包含了综合体育馆、第一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等14个地上单体以及部分地下空间。
此时,工地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热闹的场景,经过加固的吊机,长长的吊臂停在空中,而工友村内2层楼的工人宿舍,一间间门窗紧闭。
尽管宿舍内床铺、桌椅、空调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生活条件比安置点要好许多,但彩钢板或集装箱搭建的临时建筑,抗风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房子跟钢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建筑相比,强度、抗风能力毕竟有限,将工人们转移至安置点,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安全。”李磊表示。
“上次‘烟花’台风的时候我们也是住在这里,反正住个1、2天就回去,打个地铺也就过去了。”安置点内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上次‘烟花’台风的时候我们也是住在这里,反正住个1、2天就回去,打个地铺也就过去了。”安置点内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除了交大医学院项目工地,中建八局上海公司在浦东的多个工地实施了人员转移。航头拓展大型居住社区01—03地块租赁住房项目部将300多名工人转移至航头大居社区文化文化中心;临港新片区105社区金融总部湾项目工地,安排744名工人从建设者小镇撤离至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馆;临港103项目紧急联系了8个快捷酒店,安排了300多名工人入驻……
据悉,为了方便安置,新区启用了320个临时安置点,转移了9万余人,全市安置转移人数达到了33.1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