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们关注领域更广
与往届绿色实践论坛不同的是,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讨论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旅游、“双碳目标”等多个方面;在提出理论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实操性较强的对策措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介绍了前景广阔的柔性电子产业。这种产业集多种先进科技于一身,应用领域广阔,同时能耗较低,符合绿色发展潮流,是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和吴丰昌,分别从粮食安全与水环境安全战略出发,研究如何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粮食保障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则从健康中国战略出发,提出大健康产业也是一种绿色经济,未来将给绿色发展提供良机。
“中医药农业”前景广阔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章力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中医(药)农业”。
印遇龙表示,这是将中药种植和利用与循环农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将成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研究显示,金银花、山银花中富含的绿原酸可有效提升猪肉品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印遇龙表示,中医药农业还可以拓展到经济社会的全产业链条中,构建“生态环境健康—生物食物健康—人体身心健康—社会发展健康”的新业态集群。
章力建介绍,近年来,中医药农业各种投入品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了显著成效。2019年,26个省市产出34种相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
他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充分挖掘当地的中药资源,构建中医药农业特色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区域协作推进文旅融合
“通过全流域协作,可以进一步让文化和旅游产业在长江流域发挥区域资源整合作用与辐射带动作用。”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表示,文旅融合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他建议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大力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重庆区域经济学会名誉会长王崇举,持续深入研究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多年。
他表示,武陵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应协同打造武陵山片区景区村镇,形成特色优势互补的生态旅游空间:以优化交通网络为基础,有机串连起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等各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区;成立武陵山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协调领导机构,统筹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各省市在协作中还应争取建立共享信息云平台,进一步加大协作力度。
森林景观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可持续管理的森林景观可以贡献更强的碳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杜加强表示,森林是生物库中碳的主要贮存者,碳贮量相当于大气含碳量的三分之二。因此,合理、科学的森林景观开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双碳目标”下,进一步阐释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发展林下经济,利用生态产品发展旅游业,实施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基于确权、计量、认证、报告等开展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