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上一盏破损的路灯,车行道上凹凸不平的路面,林荫道上飘落的恼人飞絮……桩桩件件,事虽不大,却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感,体现着城市的“管理力”。
4月底,武汉市全面动员部署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计划,聚焦“净、平、明、绿、美、齐、优”,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市容秩序和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力争到2023年城市环境品质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园林部门多管齐下治理“梧桐飞絮”
4月中旬,武汉天气乍暖,又遇大风,遍布街头的法国梧桐开始飞絮,黄色的果毛在风力作用下飞向四方。在汉口解放公园路、武昌南湖路、光谷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里,飞絮迷眼,不少人出现打喷嚏、皮肤过敏等症状。“最严重的时候漫天飞絮,像下雪一样,躲都没处躲。”租住在华中科大家属区的李女士表示。
在武汉,梧桐飞絮扰民的问题由来已久。每到此时节,都会有市民提出质疑:“为何不彻底弃种法桐,或逐步用其他树种代替?”
5月24日,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绿化与养护处相关负责人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表示,“彻底‘弃养’法桐,确有困难,但我们正在通过各种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减少飞絮扰民的负面影响。”
据介绍,法国梧桐又名悬铃木,因树大荫浓、生长迅速、耐受性强,而被称为“世界行道树之王”,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均获广泛种植。在武汉市,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种植法桐,目前现存最早的一批法桐树龄已达五六十年。截至去年年底,武汉市70万株行道树中,法桐有11万株,仅次于樟树,排名第二。
上世纪80年代时,武汉就曾因飞絮问题放弃种植法桐,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回归”,“因为在武汉目前可供选择的行道树种中,法国梧桐的综合表现较优,确实无法放弃。”
业内人士介绍,在园林绿化领域,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短板,“对于行道树的树种选择而言,很难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树种,只能做到利害相较取其轻。”
该人士举例说,目前武汉市第一大行道树树种——樟树,虽然没有飞絮问题,但其属于四季常绿树种,到了冬天仍然树叶茂密,遮挡阳光,“如果作为行道树,会显得光线暗淡、道路阴森。”再比如,栾树也常用作行道树,但其发芽晚、落叶早,每年到了9、10月就开始落叶,“那时候武汉气温仍然较高,无法满足遮阴需求。”综合而言,法桐具有树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抗逆性强等特点,“一年里除了有1个月时间会出现飞絮外,其他11个月都算得上‘表现优秀’,确实是比较适合武汉的行道树种。”此外,城市行道树种的选择还需考虑生物多样性问题,“如果全部采用一个树种,一旦某种灾害袭来,有可能全军覆没,不利于城市生态健康。”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梧桐飞絮问题,去年冬季以来,该部门采取修剪、冲洗、优化等措施,三管齐下,有效减少了梧桐飞絮的影响。
目前,该市已启动实施法桐修剪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部11万株法桐行道树的修剪工作,“修剪后的法桐至少3年内不会出现飞絮现象,截至目前已修剪4万株法桐。”
对于暂未修剪的法桐,今年4月开始,园林部门使用高压水车冲洗。“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每晚出动抑尘车、水车、消防车等60余辆,累计冲洗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重点公园及中山大道、和平大道等200余条道路的行道树法桐6000余株。
“我们还在绘制武汉市法桐行道树分布地图,细化到每条主次干道上的法桐分布情况。到明年四五月,我们将联动各部门,启动梧桐飞絮预警机制,提醒市民尽量避开法桐集中的道路与区域。”(成熔兴 张倩倩 吴晓 赵银斐)
地铁工地抬眼见“绿”似公园
5月24日,站在武汉火车站西侧进站口前眺望,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武汉火车站工地上,491米长的超长基坑上覆盖着1万多平方米的绿色防尘帘布,将所有肉眼可见的裸土一一覆盖,增绿除尘,干干净净。
“我们将临时设施按照正式工程标准来施工,提高整个工地的功能和形象。”武汉地铁集团现场业主代表李家春介绍。
环绕491米的超长基坑,连续设置了1.2米高的挡水墙。按照设计要求仅需1米即可,但为了兼顾安全防护功能,项目将多出的20公分也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浇筑,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减少了工序穿插,整体效果也更美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刚完工的混凝土支撑梁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均采用橡胶防撞条保护,表面的反光膜在夜间还能起到反光警示作用。“这些支撑梁最后会被拆除,但我们还是特意定制了钢模板来代替传统的木模板施工,虽然会增加一些投入,但能降低施工偏差,有效提升精细管理和质量管控水平,整体感观会更好。”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侯博海介绍。
不仅如此,整个工地现场绿树成阴,工地环境与武汉站西广场公园和谐统一、有机融合。据介绍,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除了必要的作业区域外,地表保留了公园既有样貌,能够不迁改的树木,也最大化保留,作业区域均采用绿色防尘网覆盖,实现工地泥土“零裸露”。
武汉地铁19号线一级项目经理江帆介绍,该项目部还设置了环境管理部,安装了环境自动监测仪、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实现“安安静静”“干干净净”施工。“自2020年7月至今,该项目未接到任何环境类投诉。”(成熔兴 袁永华 周旭)
房产中介受邀参与小广告清理后直呼
“我保证以后再不雇人乱张贴了”
贴了撕、撕了贴……小广告乱象由来已久,相关治理却防不胜防。5月18日,武汉市城管执法督察总队启动“‘牛皮癣’治理在行动”,针对乱贴乱画乱写“拉锯战”打出“组合拳”。
在江岸区汉口城市广场,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代表、临街商户中介公司代表发起倡议,并与街道签订责任书,城管部门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有奖竞答、积分送好礼等活动,吸引市民参与呵护美好环境。
青桔单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每天至少要清理30辆共享单车,最多的时候一天清理200多辆,“经常手抖得拿不起筷子。”
“牛皮癣”清理有多难?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铲除一张小广告需用时3至5分钟,时间和人力成本投入高,效果却不一定理想。“用铲刀容易损坏表面;用涂料涂刷掩盖,容易有色差。”
硚口区宝丰街站邻社区毗邻武汉市十一中、崇仁路小学和体育馆小学,属于“学区房”片区,周边房屋中介生意较好,是“癣迹”重灾区。但去年10月以来,该社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始终名列全街前茅。
当天上午,站邻社区的“三乱”治理宣传活动现场,一群“红马甲”和“蓝袖标”捏铲涌向小巷门栋,将“牛皮癣”悉数清除。
“这支‘除癣’志愿者队伍就是我们的法宝,他们参与管理自己的‘家’,更能‘对症下药’。”社区书记袁智芳说,志愿者有28人,多为社区热心公益的居民,年龄跨度从20岁到70岁,定期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治理。
现场“除癣”队伍中,3位身着“黑西装”的男士格外显眼。据介绍,他们来自该社区张贴“牛皮癣”较多的3家房屋中介公司。宝丰街城管执法中队队长孙宏卫介绍,请他们参与集中整治“三乱”,是希望他们能亲身感受“除癣”的辛苦。
当天,房屋中介公司副经理王某累计铲除206张房屋中介“牛皮癣”。看到铲下的“牛皮癣”已撑满城管执法队员手中的塑料袋,他惭愧不已,“铲癣好困难、好辛苦!街坊们原来对小广告这么讨厌,我保证以后再不雇人乱张贴了”。
这3位房屋中介人员铲完癣后,主动与街道城管部门签订了《承诺书》。当天,社区内120多家店铺签下“门前三包”“三乱治理”《承诺书》。
当天,全市15个区共出动1000余人次,清理整治乱贴乱画问题2024处。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采用集中清理、同色覆盖、疏导张贴、加大处罚等措施,集中整治乱贴乱画“牛皮癣”。(张倩倩 方金旺 许虎 宋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