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指在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2012年1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颁牌仪式在京举行。 2014年4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示名单确定。
8月5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10个上榜。
具体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市靖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绵竹年画村景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资中县木偶剧团、峨眉山市武术运动中心、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安岳县文化馆、德格宗萨藏医药有限公司。
去年,四川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以非遗项目为依托,以传统技艺为重点,遴选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通过项目化带动,示范性引领非遗保护传承,不断激发非遗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促进非遗融入现实生活,实现发展振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根据《方案》,遴选对象包括四川境内从事非遗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包括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产业园区,传习所基地,体验基地及扶贫就业工坊等。经过各地各部门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最终评选出首批10个基地,涉及传统工艺,传统美术类,传统表演艺术类,民俗和民间文学类,传统医药类,传统体育类等多个类别。根据《方案》,争取到2025年,四川省建成50个传承发展有力、品牌效应突出、社会经济效益领先的省非遗保护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