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田里忙“双抢”
5月21日,家住新市镇蒲泉村5组的村民钟晓波驾驶收割机,早早地出了门。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不到20分钟,一亩多田的麦子便被收割得干干净净,饱满的麦粒顺着机器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今年小麦在扬花灌浆时遭遇连绵阴雨,发生了赤霉病,但亩产量依然在800斤以上甚至达上千斤。”而在另一边的稻田里,妻子李清红正熟练驾驶插秧机有序作业,在她身后,一行行翠绿的秧苗俏立在田中,远远望去,笔直、均匀、整齐。
2015年,钟晓波开始承包土地发展粮食种植,如今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50余亩。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他逐渐尝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甜头。“往年,每到农忙季节都要雇佣30多个工人帮忙收割插秧,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后,四五个人便能全部完成。”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钟晓波成立了众扶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5台收割机、10台插秧机、10台拖拉机,为当地村民提供收割、育秧、插秧、播种一条龙服务。
记者在富新镇友花村1组种植大户刘永华的家中看到,运送小麦的拖拉机进进出出,一台大型粮食烘干机轰鸣阵阵,出谷口堆满了干燥清爽的小麦。“有了烘干机,一箱小麦(约10吨)只需20多个小时就可以完全烘干入库。”刘永华共种植600余亩小麦,在过去,最令他头疼的便是小麦收割后因天气原因不能及时晾晒,极易发霉变质。2016年,他申请政府农机购置补贴后,花费12万余元购买了一台粮食自动烘干机,解决了粮食收储难题。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绵竹农村开启了机战“双抢”模式,轰鸣的机械声在田野间响起,奏出一曲丰收之歌。“目前,我市大小收割机累计投入7000余台次,插秧机累计投入3750台次,小麦机收面积达17万亩,水稻机直播面积1.5万亩。”市农业局农机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依靠机械化搞“双抢”,不仅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效率,抢抓农时,还有效促进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
“双抢”进入高峰期
“我市小春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抢收高峰期,预计6月初将完成全市‘双抢’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吕兴平告诉记者,今年,受天气影响,夜间雨水较多,整个“双抢”进度比往年较慢,广大农民朋友应抢抓晴好天气,尽量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抢种一块,把农事往前赶,更有利于大春丰收。
为了确保“双抢”工作有序开展,呈现良好态势,绵竹农业部门提早谋划,多措并举。及时组织抢收、抢种,认真开展机收小麦、油菜和机械直播等培训工作,推广先进技术,有力提高了“双抢”的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群众开展“双抢”,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病害监测防治工作。
据了解,截至5月21日,全市大麦已全部收割完毕;油菜应收面积为97111亩,已扯96020亩,占应收面积的98.87%;小麦应收面积为276200亩,已收122030亩,占应收面积的44.18%;水稻计划面积353891亩,已打水173427亩,占计划面积的49.01%,栽秧150696亩,占计划面积的42.58%;玉米计划面积16000亩,已播栽9974亩,占计划面积的62.34 %;花生已点2189亩,红苕已栽种2710亩,蔬菜已栽种12872亩,各镇(街道)特色作物已栽种849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