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到2025年,起步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跨黄河通道便捷畅通,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方案》制定了发展目标:
到2025年,起步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60%,跨黄河通道便捷畅通,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5年,起步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驱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绿色智慧宜居城区基本建成,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施方案》明确了功能布局:
起步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面积约798平方公里。
起步区逐步建设形成“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
“一纵”是指起步区与大明湖、趵突泉等济南历史标志节点串联起来,形成泉城特色风貌轴。
“一横”是指依托水系、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形成黄河生态风貌带。
“两核”是指建设城市科创区和临空经济区,带动起步区加快开发建设。
“五组团”是指建设济南城市副中心、崔寨高新产业集聚区、桑梓店高端制造产业基地、孙耿太平绿色发展基地、临空产业集聚区。
《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节水型城区建设。始终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起步区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加快节水技术装备 推广应用,推进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建设。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节水。建设海绵城市,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水平。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推动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
大力促进城区绿色低碳发展。优先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化低碳试点。推进清洁生产,严禁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加快供热系统改造升级,推广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新建居住建筑和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标准,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市级数据仓库和一体化云服务平台中枢。合理布局智能电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实施组团式一体化集成供能工程。在交通、医疗、教育、社保、能源运营管理等领域推行数字化应用,建设政务服务中心,逐步构建实时感知、瞬间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
高标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起步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科学规划跨黄河通道建设。完善起步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 提升机场综合服务功能。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推进小清河济南港区建设。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保护起步区水系、岸线、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加强对湿地等重要生态节点的保护修复,稳步推进退塘还河,严控人工造湖。
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以畅通黄河流路、保证行洪能力为前提,统筹起步区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依托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水系,建设人、河、城相协调的生态风貌廊道。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实施生态功能分区分类管控。
推进滩区生态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起步区内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加强滩区水源和优质土地保护修复,依法合理利用滩区土地资源,实施滩区国土空间差别化用途管制,严格限制自发修建生产堤等无序活动,持续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行为。
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 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统筹推进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引导工业企业入园,确保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标排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配套管网,河流水质逐步恢复到Ⅳ类及以上。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提高起步区声环境质量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