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李孟 通讯员 殷莉红 彭雪琴 李皓)在这里,碧水连天,荷叶连连,飞鸟蹁跹,群鱼戏水,草长莺飞,夏可摘莲花,捕虾蟹,戏清水;冬可采湖藕,观飞鸟,尝鱼鲜,这个令人心之神往的地方便是紫阳公园。该公园始建于1951年,因空中俯瞰形似明眸,被誉为武昌古城的“生态之眼”。
2018年12月起,紫阳湖暨紫阳公园,作为武汉市首批“大湖+”建设项目,启动提档升级工程。
4月26日,历时两年多升级改造的武汉市紫阳公园“大湖+”开园开馆仪式正式举行,据介绍,紫阳公园“大湖+”工程是由武昌区城管局组织、中交二公院建设的武汉市第一个“大湖+”试点项目。包括公园景观、绿化的提升;“六馆(张之洞历史陈列馆、紫阳湖水生态馆、汉剧博物馆、地契博物馆、热带雨林生态馆和美术馆)一中心(共享空间)”的建设;智慧公园、景观亮化和海绵城市的打造;公园配套设施的优化。
何为“大湖+”?如何在“水”字上做文章?紫阳湖“大湖+”工程建立了一套湖水自循环净化系统,即从紫阳湖引水,经湖心岛上的半地埋式环保设施净化后,汇入岛上的景观水池,再流回到紫阳湖中。同时拆除硬质驳岸,沿岸引用种植水生植物,岸边的草坪、叠石、护坡水生植物等形成生态驳岸,对雨水进行物理过滤。在水资源利用上,整个公园都采用透水铺砖,道路两侧还有隐形雨水沟,让雨水汇流进入位于湖东岸的一个400平方米的蓄水池,并通过净化后用于公园的绿化浇灌,经大致估算,海绵公园这项举措每年可为公园节约用水1.6万吨,占公园全年用水量的70%以上。
此外, 园区还布设了各种智慧系统检测设备,包括AR鹰眼、通道客流统计、人口密度分析、环境监测气象站、人像抓拍、垃圾智能分类、防冲撞柱、“时控”智慧系统的照明与景观点亮化等一大批智能设备,让游客感到更多便利和安全。
下一步,武昌区将以紫阳公园“大湖+”为样板,综合生态环境、城市功能、产业模式与建设开发等经验,步推进完成全区其他6个湖泊(四美塘、沙湖、内沙湖、晒湖、都司湖、水果湖)的“大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