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2019年6月17日至23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1991年至今,全国节能宣传周已成功举办了28届,今年是第29届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色发展,节能先行”。6月19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近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35%,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6.4亿吨标准煤,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符合“十三五”时间进度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17日在杭州举办了“201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发布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和第二批国际“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清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强化能源资源节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能源资源环境短板。把节能提高能效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源头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力度,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制冷产业年产值约8000亿元,吸纳就业超过300万人,家用空调产量全球占比超过80%,电冰箱占比超过60%。我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年均增速近20%,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主要制冷产品节能空间达30%至50%。
“低碳”“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
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气体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大、增温效应高、生命周期长,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任务,并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
“全国节能宣传周”自1990年设立以来,已经形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时间上把气候变化宣传活动和节能宣传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全社会从整体上认识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长期坚持的节约资源能源基本国策的关系,也有利于干部群众抓住低碳发展的着力点,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这也符合中央关于从严控制设立活动日的精神。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将围绕“绿色发展,节能先行”的主题,积极开展节能宣传,通过专家问诊把脉、企业自主宣传、开展互动活动、媒体系列宣传报道等方式,在工业园区、城市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领域,总结区域节能模式和经验,营造公众自愿节能氛围,普及节能标准和标识,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绿色高效制冷产品消费,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