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上海3.2万个桥洞:土地集约开发新空间

2020-11-29 10:52:26来源:解放日报   
核心摘要:下个月,上海古北路桥、凯旋路桥两处桥洞经过改造升级后将正式对外开放。一改往日的阴暗封闭,两处桥洞分别裹上了柠檬黄、西瓜红
下个月,上海古北路桥、凯旋路桥两处桥洞经过改造升级后将正式对外开放。一改往日的阴暗封闭,两处桥洞分别“裹”上了柠檬黄、西瓜红等亮眼的马卡龙色系。新增的游乐设施、儿童攀爬墙、西瓜伞装置、艺术灯光,也为桥洞聚集了人气。
 
这两处桥洞的改造有着深层次含义。根据上海市道运局的数据,全市公路桥、高架桥、城市桥梁等桥洞共计3.2万个。上海正在探索土地复合利用、高质量发展,针对数量充足的桥下空间进行微更新,可以成为土地集约开发、激发新活力、缝合交通阻隔的创新方式。
 
 
感触 市民的获得感

环卫工人在桥下荡秋千
 
“从2018年开始,我们连续两年在全市进行‘微更新激活桥下空间’试点。在位于4个中心城区的6个试点中,古北路桥和凯旋路桥正是首批启动、首批完成的项目。”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项目负责人陈敏介绍。
 
在凯旋路与万航渡路交叉口,原先高架桥上热闹不已,桥下却阴暗封闭,鲜有人问津。特别是靠南的一侧,杂草丛生,仿佛还处在“原始状态”。如今,这里已经面貌一新,荒草不见踪影,原本灰暗的桥下空间顿时亮眼起来。记者看到,在一处黄色路灯杆上,悬挂着一个方形小箱体,里头放置着一台投影设备。机器启动后,便会将动画投影在对面的矮墙上。类似的变化,在长宁区古北路桥下也发生了。那里以西瓜为主题,整体采用红色调,运用三角形的切割组合进行设计,西瓜伞、装饰墙、标识柱等结合LED灯带的设计,赋予桥下空间时尚与动感。
 
“在‘一江一河’的大框架下,我们希望对苏州河沿线节点进行微更新,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在生活圈配套设施方面的需求,打造出多元复合的桥下空间。”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相关负责人吴璇说起项目的初衷。
 
周边居民要什么?设计方案深化单位上海林李土建工程咨询公司第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调研。他们对改造点位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人群,包括社区居民、学生、商铺店主、行人、健身跑步者等,进行桥下空间改造意向问卷调查。
 
“我们了解到,周边市民最在意的是桥下空间环境差及空间浪费;希望增加更多的便民设施以及健身活动区;75%的受访人群倾向于使用鲜明的色彩。”相关负责人表示,调研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方向,部分需求被纳入到设计之中。
 
鲜为人知的是,从方案确定到最后落地,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其中协调和设计就花了一年多。为何这么久?吴璇说:“桥下空间是一个新型改造空间,如果对空间性质、使用现状不熟悉,落地就会遇到不少问题。对于参与各方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2018年,长宁区在全市范围内甄选桥下空间改造方案。经过层层筛选,SATUN团队的设计作品从94份方案中脱颖而出。在他们的方案中,接地气的功能定位,以及充满活力的柠檬黄和西瓜红色调吸引了评审专家的目光。团队负责人黄晓晨坦言,这样的色调在实际落地时却受到质疑:“颜色太亮会不会影响司机驾驶安全?”在反复讨论后,设计团队调整了方案,降低颜色饱和度,在安全与新意中找到了平衡点。
 
由于身处高架桥下,改造自带局限,方案也几经调整。“这次功能提升,得到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在把控底线的前提下打破常规,进行创新。”吴璇说,这一方空间里,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包括道路养护、绿化市容、电力、河道、轨道交通、配套管线等,“前前后后大概开了上百次会议,也进行了现场踏勘,千方百计地完善方案”。
 
其间,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曾经,设计人员计划对高架桥梁柱进行遮挡,采用一层更为明亮的外墙改变灰暗的视觉感。梁柱上并不起眼的两个小点引起了设计人员的注意,询问后才得知,原来这两个小孔是轨道交通用来监测高架桥梁状态的传感器。于是,设计人员做了“减法”,将该处保留原状。同样地,因地下管线复杂,出于安全考虑,北侧原先计划设置8个“柠檬伞”,后来缩减到5个。
 
如今,这两个项目有个共同的昵称“糖苏河”。“上海‘逛街’叫做‘趤马路’,我们取用与‘趤’谐音的‘糖’字。以糖为设计主题在桥底空间藏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盒子,给市民更多丰富的停留休憩空间。”黄晓晨解释。她还说起颇为感触的一幕:“前段时间,我来到凯旋路桥下,看到有一个环卫工人在荡秋千,虽然背对着我,但能想象到他的开心和脸上的笑容。”
 
盘活 上海存量资产

针灸一样改造桥下空间
 
把桥下空间改造升级,就像针灸疗法,通过点位疏通、循序渐进,从而实现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当建设用地面临天花板,这类微更新试点已成为上海存量资产盘活的新思路。
 
“上海寸土寸金,能够集中建设大型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十分有限。如果我们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门口、马路边的零星空间,也能形成燎原之势。”上海林李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第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郎爽说。
 
国际上早有先例。在占地面积不足上海1/3的东京,人们想方设法“挤出”活动空间,“拼凑”了超过190万平方米公共空间,相当于41座“东京巨蛋”。一座“东京巨蛋”可容纳5.5万人观赛。包括中目黑高架桥下商业空间等东京桥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全球一流城市中的典范之作。2016年11月,中目黑高架下开业,700多米长的高架空间下进驻了28家店铺,汇集了日本最美书店、咖啡厅、餐厅、服饰等多元化人气元素,颠覆了人们对一般高架下空间的想象,成为东京亮眼的新商业代表。
 
上海绝大多数桥下空间尚未充分开发,要么处于闲置状态,要么是功能单一的绿化带。“桥下空间在专业上被称作剩余空间,指的是城市中未被充分利用且没有明确功能的空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匡晓明说。
 
正因桥下空间本身具有公共性,又无明确使用功能,在实际运作中主要被用作绿化、停车、道班房等功能性用途。但在上海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化利用的背景下,桥下空间的功能复合化成为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桥下空间利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绿地、停车、道班房等“老三样”;第二阶段是通过贯通和照明改造,让“走近”变“走进”;第三阶段是通过植入功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把这些闲置空间用得更好。”
 
政府已启动相关探索。今年下半年,上海启动开展桥孔整治专项行动,共检查在用桥孔639处,发现在用桥孔问题247个,预计在今年底完成全部隐患整改。其中,部分辖区在整改中进行创新。比如黄浦区在延安高架桥洞、内环高架桥洞等处建设了一些绿化景观小品,以及长宁区这次将凯旋路桥、古北路桥桥洞变身为文化休闲空间。
 
全市“激活桥下空间微更新”计划更将桥下空间进行细分,在虹口、徐汇、长宁和普陀探索轨交高架桥、跨河引桥和常规公路桥等三类桥下空间改造。“总体来看,桥下空间改造在上海还处于‘从0到1’的过程,有不少规范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梳理,寻求突破点。而且不同类型的空间涉及到的权属单位、管理方也不尽相同,需要分类研究。”市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建议 编制设计导则

剩余空间改造需精细化
 
长宁两处桥洞改造备受居民欢迎,是否预示全市3万多个桥洞都能成为游憩空间“新增量”?据调查,业界普遍认为桥下空间的改造和运维仍需因地制宜,更需长效机制。
 
在郎爽看来,每个桥下空间情况不尽相同,科学合理的改造需要“精细化”,而不是“一刀切”。在某些地方,桥下空间的足球场虽然提升了使用功能,但由于周边缺少居民区,又紧靠快速路,足球场几乎无人问津,失去了改造的意义。
 
“桥下空间的使用功能,首先保证上方桥梁的安全。”市道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安全”成为提升桥孔利用效率和景观水平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桥下空间改造中不能破坏桥梁本身的结构,尽可能为运营、养护留出空间,不能对桥梁结构完全遮挡。
 
行人的“安全”同样需要考量。多名参与“激活桥下空间微更新”计划的设计师说,对桥下空间进行功能定位时,需要充分考量周边环境,也要考虑功能变化带来的安全规范提升,比如需要提高照明和排水标准。
 
在功能定位上,“如果周边居民区较多,可以考虑提供带有玩乐设施的功能;如果周边有河道,可以结合滨水空间提供座椅等供人停留的家居小品;如果周边有快速路,车流量大、车速快,那么空间功能可以主要以绿化、贯通为主,不建议行人过多停留”。作为设计一方,黄晓晨所在的团队越来越注重弹性设计。“结合整个区域的规划发展方向,让设计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她以2019年针对古北路桥另一端的设计为例。“路桥周边有长风公园,以及亲子文化为主题的商业体,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停车需求,因此暂时保留了停车功能,在桥下设置了慢行缓冲区,保留了回车道。”同时,他们也注意到,未来附近将建成儿童图书馆,因此又加入了远期设计想法。“图书馆建成后,自带的停车功能将分流桥下一部分车辆,空出来的场地可以设置儿童玩乐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亲子空间”。
 
虽然桥下空间属于“点位”更新,但在改造中仍需考虑到它在道路网络中的可达性,比如通过一些步行介入手段让桥下空间成为可达的目的地。另一方面,微更新在功能类型中加以拓展,将更多服务性质的功能植入,比如商业设施、新基建设施等。
 
经多方走访,记者发现桥下空间改造在机制上仍有提升空间。在古北路桥和凯旋路桥的改造中,在区建管委牵头下,参与协商沟通的部门包括轨道交通、交警、绿化、水务、道运、规划等,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这说明,桥下空间的改造更新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综合治理。其中,一个承担统筹协调作用的牵头部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目前上海桥下空间改造以政府主导为主,改造费用较高。未来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为微更新提供更多活力和思路。
 
各界普遍建议开展相关领域的设计导则编制,为未来的桥下空间微更新设计提供框架性的指导意见。“结合上海各辖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桥下空间微更新或可与之联动。由社区规划师梳理出更新清单,对接相关主管部门推进落实”。
下一篇:

重中之重

上一篇:

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奖揭晓 我社抗疫报道获新闻报道类二等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