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9月,神兽们终于归笼了。
今年的开学季,“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是每个校园管理者都在严格落实的事情。
不过这事要落实好,也没那么容易,主要还是看学校的管理能力怎么样!
说到学校管理能力的比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学校早早就想,要脱颖而出,不如紧跟科技进步的脚步,搭上智慧化管理的快车!
这就要讲到“智慧校园”了。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
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对物理环境全面感知的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平台,并能对教育教学、校园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
然而,智慧校园可不是嘴上王者,说说而已,管理者们还有这些坎儿要迈过去。
资产管理难——校园内部结构复杂,学校构筑物、设备设施等数量庞大,且功能特点不同,管理者很难全面、实时地监控所有设备、构件等的状态;且产生的数据分散于不同的管理系统中,缺少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无法进行协同管理。
校园安防要求高,及时预警难——学校是一个不能出现任何安全问题的地方,但校园内人员密集,极易发生突发状况,普通监控系统又怎能做到危险场景的及时预警呢?
管理部门人员精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运维人员对建筑物本身没有太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知识,管理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一所学校的配电、消防等全面维护管理的成本巨大,单靠“人”来巡查,很可能管不过来,管不到位。
为什么理念上十分丰满的智慧校园,走着走着就变得骨感了。
追根究底还是数据上出了问题。
01
智慧校园,从数字资产入手,实现校园自我感知、认知
不解决数据的问题,“智慧校园”恐怕很难!
说到底一所学校无论复杂程度有多高,其运维管理都离不开三个核心维度的数据:多源异构的空间静态数据(如墙体、门窗、管网、线路状态等)、动态数据(如每天的用水、不同房间消耗的电量)以及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业务数据。
如果能将这三者充分融合,实现三类数据的协同、管理和复用,就能够将物理资产变成数字资产,构建起整个校园的生态圈,实现高效、统一且稳定可靠的管理。
盈嘉认为,想要实现“智慧”,首先就是解决数据的问题。
通过盈嘉自主研发的BOS--智慧空间操作系统,以校园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运用BIM+IoT+AI等高新技术,将学校不同构筑物、设备、能耗、消防、监控系统的数据打通并统一在一个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协同、管理和复用,且能够通过计算、分析做出决策,使数据发挥出更多的价值。
当这些数据打通后,才有了将整个校园完全数字化、智慧化的可能。
这时校园就像是注入了神经元,通过数字管理平台提前感知、认知、预知。
当一个校园管理人员,他可以听到窗户说:“我该维修了”,设备说:“我该更换零件了”线路说:“我身上的连接不规范了”监控说:“某区人员密度过大,存在危险隐患,需及时疏散”。
这个时候就从发现问题→处理变成了在事件发生之前提前感知预知,帮助管理者们迅速做出决策。
02
智慧校园,将整个校园完全数字化
逐步向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转型
盈嘉为校园打造的综合管理平台就是在做这样的事——将整个校园完全数字化,同时将多源异构的数据高度融合,一个平台统一管理,实现数据互通互用。
校园综合资产管理
对校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各部门、各场所的关键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分析,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校园运行状态,管理者甚至都不需要懂建筑结构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简单快速操作系统。
设备设施实时监测
设备、线路、建筑构件故障提前预测--当管理者在系统上输入“电灯”,很快有关于“电灯”的所有位置信息、状态信息、维修情况等,甚至与每台电灯相关联的其他设备设施都将一目了然。
如果某个构件出现了故障,相关管理人员只需要在系统上填报,系统会根据过往的维护维修记录和使用年限等等一系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提供精确的分析结果和决策建议。
人员信息及时掌握
结合人脸识别控制行人进出,危险分子“拒之门外”;结合校园监控进行人物轨迹分析,群聚、危险场景及时预警,即使事故发生也可快速计算出最优的逃生路线。
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对整个校园全生命周期进行可视化监测,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的位置、实时情况、处理进度等各项信息,还能智能筛选出事件发生地周边的监控视频、人力资源等,最大化地辅助管理者进行判定、分析和决策,极大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
一个校园一旦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意味着将释放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大量人力及脑力工作。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计算、统一的平台管理,赋予校园提前感知、认知、预知的能力,不仅让校园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快速、精准、高效地完成,甚至进一步赋能校园管理者以及信息化服务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智慧应用。
为什么一定要做智慧校园?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