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让更多“海绵城市”经得起检验

2020-07-30 17:07:54来源:新华日报   
核心摘要:超长雨期、超强降雨、超高水位,除了江河湖库堤防,近年来持续推动的“海绵城市”建设也正经受着检验。城市内涝牵动人心,但令人欣慰的是,往年暴雨倾城后被戏称为“看海点”的我省一些城市积水严重地方,今年多畅通无阻,不再成为朋友圈的“网红”。
超长雨期、超强降雨、超高水位,除了江河湖库堤防,近年来持续推动的“海绵城市”建设也正经受着检验。城市内涝牵动人心,但令人欣慰的是,往年暴雨倾城后被戏称为“看海点”的我省一些城市积水严重地方,今年多畅通无阻,不再成为朋友圈的“网红”。
自古,人择水而居,城因水而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极端天气下城市面临的防洪排涝难题?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江苏明确提出,到今年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城市要像海绵一样会“呼吸”、有“弹性”。作为新一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的“海绵”,既包括河湖、池塘、湿地等水系,也包括绿地、渗水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此外,下沉式广场、生态停车场、屋顶花园等技术也陆续运用到海绵建设工程中。自2016年开展试点以来,我省已有南京、无锡等城市加入海绵城市建设中来。通过对建筑与水网系统、公园与绿地系统、道路与广场系统等的科学管理,统筹实现水资源管理、保护及利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城市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生态系统思维。水安全风险、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决不能分而治之。要实现“净化”快人一步,“积存”收放自如,兼顾城市防涝与生态涵养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就既要着眼于此地,也要在彼地下功夫;既要搞看得见的“地面工程”,也不能忽视投入大、见效慢的“隐蔽工程”;既要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不断推进新的“海绵化”建设,也要对已建成的“海绵设施”做好运营维护,如避免雨水篦子、溢流口、排水盲管等部件堵塞,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涝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城市形象受损。最近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认真编制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充分吸纳海绵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先进理念,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设施。当前,虽然已经出梅,汛情依然严峻,主动梳理检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抓薄弱、补短板、强功能,努力实现“水城相融、人水相依”的治理智慧,才能让一泓清水更好地滋养城市和居民。
 
下一篇:

围观!这批检测“黑科技”让工地更聪明

上一篇:

海绵城市,让现代城市更“美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