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集结号”铿锵激越,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清晰呈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砥砺前行,走出一条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近年来,“海绵城市”成为一个热词。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20年、2030年,城市建成区要先后达到20%、80%以上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目标。2019年,江苏省已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地区之一,但也是开发建设强度大、生态超负荷运转的地区之一,建设海绵城市势所必然,尤须奋发有为。
“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生态共同体,皆因水而生、而活、而浚、而治。相对而言,苏州地处长三角,素有“水天堂”之称,社会公众层面对江南水乡的情结根深蒂固,而对水资源总量尤其是优质水资源总量仍显紧缺的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主动参与、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还不高,亟待认识的深化和理念的升华。
要把海绵城市建设,视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高品位城市的重要抓手;当作推动水环境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保护,实现水资源集约利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景的有效途径。要推动示范引领、典型引路。优选构建系统性强、展示度高、示范效应好的集居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河湖水系等,引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理解支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成为社会公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营造以海绵城市为特征,点线面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现代城市生态治理的崭新局面。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