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工人面临“流动性大、管理松散、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行业主管部门一直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进建筑行业用工制度改革,提高建筑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大别山(麻城)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此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并于5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基地第一期“钢结构装配式”培训班也正式开班授课。
(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弘,中建三局副总经理魏德胜,黄冈市住建局局长王日辉,麻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向,麻城市委常委王大港,麻城市副市长顾兴胜,湖北城建职院院长危道军,麻城市职教育集团校长周光辉等出席开班仪式,省建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晶杰主持仪式。)
记者了解到,基地由湖北省住建厅指导,麻城市政府、中建三局等经过半年时间筹备、共同建设,是湖北省第一家成建制成规模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建成运行后,将成为带动老区人民就业、提升建筑产业化水平、扩大建筑劳务输出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将为全省建筑工人队伍建设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湖北省住建厅党组要求,基地要力争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基地。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掉队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弘表示,基地的建设,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工作要求。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弘)
据悉,近年来湖北省建筑业在2.5万家建筑企业和260多万建筑工人的奋斗下,连续五年建筑总产值过万亿,稳居中部第一,位居全国第三,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建筑企业在大别山连片地区扶贫中占比大、税收高,既是扶贫项目主要建设者,又是资助扶贫事业的主力军,为区域脱贫致富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麻城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古城,人口近120万,劳动资源丰富,是湖北省内外建筑劳务输出重镇。
建立大别山(麻城)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能有效提升建筑务工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经济收入,让大别山连片地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使贫困群众能通过自身能力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基地挂牌成立后,将培育一批建筑工匠、技术骨干、产业工人,为实现湖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力量。
同时,通过基地建设,为湖北省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总结出可借鉴可复制的模式,届时可在全省推广。
齐心协力,统筹协作取实效
为做好基地建设,各部门齐心协力,按方案分工、统筹协作。
湖北省建管局做好顶层设计及协调指导工作;麻城市政府做好主导工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统筹谋划好培训经费支出、政策出台、工人培训及输出等各项工作;中建三局做好与麻城市对接工作,选派师资力量,提供用工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厅人事处、黄冈市住建局、省城建学院做好全程培训政策、技术支撑、技能鉴定等工作。
(张弘一行考察麻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麻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向表示,成立培训基地、办好培训班,对加快麻城市建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比如,“钢结构装配式”工人的工资有400-500元/天,是其他工种的两三倍。因此,一定要架好这座桥,建好基地,满足企业要求、调研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工人收入,开拓出一条建筑业扶贫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中建三局副总经理魏德胜则表示,多年来,麻城市为中建三局的发展给予了莫大支持,中建三局也承担了麻城市多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努力找到地方需求,为麻城扶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尽绵薄之力。
“此次建设基地,定将不负重托,真正将基地建成示范,让示范引领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建筑高级技工人员,让工人兄弟们的技能强起来、腰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魏德胜强调。
开班仪式现场签署了麻城市政府与中建三局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合作协议和湖北城建职院与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合作协议。
各部门还将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传媒手段,宣传建筑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建筑工人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营造崇尚劳动、重视技能的良好舆论氛围。
“这些活动都开展得很实,为我省下一步开展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工作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张弘强调,希望工人们能珍惜机会、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渐成为湖北省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技术骨干,向建筑工匠、技术能手、建筑产业工人迈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