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10-88585617

征战雪域高原的“钢铁战士” —记“三区三州”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经理王汜久

2020-06-24 09:15:42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邹建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点亮时。有谁会想起,当我们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光明时,远在八百千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邹建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点亮时。有谁会想起,当我们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光明时,远在八百千米之外的雪域高原——青海玉树,有这么一群普通的青海送变电人,他们正顶风冒雪,用青春年华建功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
 

 
在他们这群人中,有一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性格坚毅的汉子,给人印象最为深刻,从他坚定的眼神里可以看出,这份工作已经深深的植入到他的骨子里。他就是青海玉树“三区三州”——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经理王汜久。
 
他为高海拔工程而“生”

从海拔5200米的青藏联网到海拔4300米的玉树联网,从海拔4600米的川藏联网到海拔4200米的果洛联网,从海拔4700米的藏中联网到海拔5000米的那曲地区农网改造工程,再到如今海拔4500米的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用同事的话说“王汜久就是为干高海拔工程而生的”。每一次征战雪域高原,他总会信心满满,意志坚定的向着新的工程进发,他一次又一次的向着新的高海拔挑战,一次又一次的征服雪域高原,用汗水和辛勤谱写了雪域高原铁塔银线的新篇章。
 
在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见到了王汜久,长期在高海拔地区施工的他皮肤黝黑、两鬓略发白、看到饱经风霜的他谁能想到他才40岁呢?看上去更像50多岁一般……
 
用他的话说:“年龄不能代表什么,只要能把公司党委交给我的工程安全顺利完成,老几岁又如何呢?更何况能参加建设“三区三州”电网建设这是我的荣幸,这更是造福藏区人民的功德工程,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干好。”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内心深处最真的感慨。
 

 
“玉树-杂多Ⅱ回110千伏线路工程长度175.35千米,铁塔共计522基。该工程沿线海拔在4500米以上,区域气候条件恶劣,属高海拔、寒冷缺氧、温差较大地区。工程沿线地形复杂、高海拔恶劣气候下施工人员严重缺氧,给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王汜久详细的介绍道。
 
初到这里施工人员,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胸闷气短、头疼难忍,夜里睡不着觉,很多施工人员因为不适应环境,打起了退堂鼓。由于之前参加建设了多个高海拔工程建设,王汜久对高海拔施工还是很有一套经验,这时候他站了出来,斩钉截铁的对大家伙说:“大家不要灰心,请相信我,相信项目部,一定给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和医疗保障工作,如果解决不好,你们再撤场也不迟。”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王汜久每天起早贪黑的带着医护人员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为施工人员讲解高原施工注意事项、给施工人员量血压、给大家发放红景天等药品,深入施工队驻地查看伙食和住宿环境,保证全体施工人员能吃的好,住得暖。
 
在王汜久的努力下,一个个困难被攻克,施工人员没有被高海拔吓倒,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努力适应高原艰苦的工作环境,迅速进入角色,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从工程前期的协调工作、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施工,他顶着严寒、冒着风雪,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驱车几百公里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在这期间,他身体也出现过不适,但他硬是忍着,亲力亲为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各项工序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段时间,他不断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在工程最忙碌的日子里,他整整一个月没有睡过安稳觉。

艰苦才更要吃苦

该线路工程在复测阶段,每天都可以看见王汜久和同事们奔走的身影。他始终坚守在现场,克服高原反应、极度寒冷等困难,按照设计逐一勘察。望着他被高原上的风吹得又黑又瘦的脸,同事们不禁佩服地对他说:“王经理您也太能吃苦了吧!”
 
身上掉肉,意志长膘。在艰苦奔波的同时,王汜久战胜疲惫,挑灯夜战,利用晚上的时间带领施工技术人员认真查阅图纸、编写各种施工方案,他积极与设计人员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细心调配能力大小、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能动性。
 
他主动参加工程图纸初审,为工程顺利实施出谋划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多次到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工程进度与质量检查,协调物资供应进展情况,严格工程验收质量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刚刚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今年3月-4月期间,因天气恶劣玉树地区持续降雪,现场很多区域积雪深度达到2米,施工几度受阻,材料运输困难。这可把王汜久急坏了,他把这项工作当成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材料安全的运输至塔位,他卧雪爬冰、翻山越岭,深入材料最难运输的5标和6标段勘查地形。由于5标和6标位于澜沧江两岸的陡峭山间,受地形影响,只有架设索道才可以保证材料运输,为此,王汜久每天带领施工人员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行走在陡峭的山梁中,通过选地形、放样、测算运输距离、测算运输负荷,最终将一条3.8千米的索道架设在澜沧江陡峭的山梁之间,为工程的攻坚打通了一条宝贵的“运输航线”。
 
“运输航线”打通了,但他还是不放心,每天坚守在材料运输的现场,积极投入到材料运输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以榜样和模范的力量带动影响了每一位参建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双手被冻麻了,吹上几口热气暖一暖;感冒了,偷偷吃几片药接着工作。尽管高原强烈的风吹在脸上像褪了皮一样地疼,他却暗暗鼓励自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坚持,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在王汜久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标段最难干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5标、6标的施工材料仅用45天时间就顺利运完,为推进工程建设、工期的确保提供了坚强保障。他带领的团队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他本人在关键时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也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
 
海拔高追求更高

在架线施工现场,面对我们的镜头,王汜久总是憨厚地重复着一句:真没有什么好说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在现场我发现他总是时不时地用手撑着腰,忙碌的脚步稍稍有些蹒跚。
 
“你的腰怎么了?”我追上他问。
 
“没事、没事,前几天在降雪后滑倒不小心扭了下。”
 
“那怎么不休息几天呢?”
 
“这种小事,我们的施工人员几乎都有过,很平常的,现在到了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一定要坚守在现场,这样心里才会踏实……”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送电人最朴实的心声。
 
在工程建设中,他带领项目技术、质量、安全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测量,积极收集各种施工数据,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施工点都在具有技术、安全支撑和保障的情况下施工。他废寝忘食的忘我工作,换来了该标段工程安全、高效、顺利的开展和完成,工程建设得到了公司、监理和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他还在现场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他笑着说:“企业是由个人组成的,要让每块金子都发光,让每一名员工发挥所长,为公司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22年来,他从小王变成了老王,从徒弟变成了师傅。唯一不变的是他对送电的这份热爱与坚守。也许他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平凡的送电工,可在我眼里他是一名“钢铁战士”,一名真正的送电硬汉。22年的工作经历,磨练出了王汜久坚韧不拔的工作斗志。这就是王汜久,一名朴实的送电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无闻,但又无怨无悔,单凭着一份对送电事业的热爱,一份对工作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照亮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或许他已经习惯了送电路上的艰辛,习惯了送电路上的忙碌,常年身处施工一线,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工作的热忱没有一丝一毫的消减。在采访的最后,当我问及他的妻子孩子时,这名“钢铁战士”憨厚的声音里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他说:由于常年在外,孩子从上小学到现在上初中,我几乎就没管过,都是孩子他妈妈一个人在操持着,这一刻,这名坚强的“钢铁战士”眼眶中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责任编辑:邱莎)
下一篇:

围观!这批检测“黑科技”让工地更聪明

上一篇:

只需三五分钟!大庆市多项公积金业务可在手机上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今日头条

品牌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