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项目团队
不是身临其境,不是耳闻目睹,便很难想象在雪域高原建设“钢铁森林”需要付出的辛苦和需要拥有的坚韧品质。
在海拔3680米、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40%的雪域高原,有一片巍峨耸立的“钢铁森林”,它就是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工程。
钢铁森林
“没有一个人想要下去”
拉萨氧气稀薄,昼夜最大温差20多度,一年当中正常施工期只有半年。气候条件极为恶劣,低温缺氧而带来的血压升高、头痛恶心、乏力气喘等身体不适一直是项目员工必须克服的困难,加之睡不着觉、吃不好饭,每一位到过高原的人都深有感触:能够走上高原就是一种严峻挑战,要在高原上坚守,完成工程建设更是一种持续的、前所未有的考验。
项目团队11人,初到项目,每个人都经历了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前期的一个礼拜,大家都早早起床,驱车到10公里外的诊所输3个小时、4大瓶液体来抗反,结束后立刻返回工地开启一天的工作。
段江华是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也是公司成都经理部的党支部书记。“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初到项目,他的高原反应最厉害,连吐3天,吊水7天,但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作为项目经理,他在积极与总包协调的同时,更注重对工程进度全局的掌控。为了给项目团队成员鼓劲打气,他不顾高寒缺氧带来的痛苦,要求自己每天都对项目巡视一次,施工现场到处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站在项目部的院子中,抬头可望蓝天白云,巍峨的雪山。这里既没有商场,也没有电影院,项目员工每天就是从项目部驻地到施工现场,过着单调的“两点一线式”生活。单调并不是生活中最煎熬的地方,最让项目部员工感到煎熬的是生活物资匮乏。项目上洗澡水不及体温,极易感冒,而感冒就会加重高反,继而引发肺水肿,危及生命。大家只能一周或者半个月出去洗一次热水澡。
尽管困难与挑战异乎寻常,但在“为八局和钢构争光”的信念与“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作风下,项目全体员工勇敢面对高原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坚毅的作风、坚决的态度,忘我地奋战在最苦最难的施工一线!
“没有一个人想要下去” 是项目团队成员的真实心理写照。不善言辞的项目安全总监陈军这样说道:“这是公司目前最大的自主营销项目,要干就得干好,没有放弃的道理”。
“八局钢构把整个项目撑起来了”
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项目钢结构工程共计10栋单体。即仓库A1~A6,交易北区1、3、5、7号楼,分为4个标段,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钢结构总工程量约3万吨,压型钢板16.6万平方米,维护结构16万平方米。本项目是公司目前自主营销合同额最大的项目,也是公司在西藏地区的第一个项目。
2018年7月16日,项目总工程师程伟最早进场,展开了和设计院、总包的前期沟通工作;8月5日,中标通知书下达;在短短30天的时间内,他前往四川、昆明等地寻找了7家合适的加工厂、6家劳务公司,最终确定了4家加工厂和4家劳务公司;10月16日,项目启动,自此,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项目吹响了战斗的号角。12月30日,仓库 1、2、4、5封顶,仓库6的首节柱和二层钢梁也安装完成。项目团队2个多月完成了1.8万吨的安装,创造了西藏速度。
“队伍多、人多、管理难”是项目安全总监陈军对项目安全工作的感慨。项目现有4家劳务,一共253人,人员流动130人次。想要管控到人不是一件容易事,陈军要求工人在内地体检,工人们体检合格后在到项目,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他会对每位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在和工人们沟通的过程中,他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而是以朋友的姿态,来了解工人们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和工作经验。待工人们休息3到5天,适应环境后才开始工作。
这个项目是公司的自主营销项目,想要沿用八局的一系列好的做法,需要和总包进行大量的沟通和磨合。在项目成员的不懈努力之下,行为安全之星、项目周例会、周检查等等已经在有序开展了。项目生产经理毛福军,钢结构经验丰富,管理劳务的经验更加丰富,人送外号“成都经理部生产第一人”,大家眼里的周检查,在毛福军的眼里就是日检查,每天大家上班之前,他早就已经在工地上走了一圈了,在雪域高原上日均1万步。 经过半年多的有序开展,项目施工进度同比其他分包快50%,提前完成施工计划,标准化管理也大幅提升,总包单位这样说道“所有分包要以八局钢构为标杆,是八局钢构把整个项目撑起来了。”
“再有货还愿意来”
运输构件是整个项目的关键。项目的钢构件是从四川、云南两省制作运输而来,要从海拔500米的原产地运送至海拔3680米的高原,最长运距约3100公里,期间还要翻越气候多变的唐古拉山。钢构件的运输周期平均要7天,经过对运输队的严格挑选以及大量的前期沟通,现在的运输周期缩短为3到4天。为确保运输的周期和安全,项目跟运输队提出至少配备2名司机的要求,并将具体的要求书面化。
2018年12月初到中旬,西藏气温骤减,飘起了鹅毛大雪。路面渐渐积满了雪,运输队在路上苦苦开了20天才到达项目现场。12日, 30车满载钢构件的运输车同时达到现场,项目人员马上按照既定计划投入到卸车中来。大家遵循“谁先来,谁先卸”的原则,卸车从第一天早上10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下午2点。
“再有货还愿意来”,这是一位货车司机的感慨。项目人员让司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重视,从没有让司机在现场做无谓的等待,更是在每次看到司机师傅的时候道一句“辛苦了,谢谢你”。
翻越唐古拉山
“铁血真男儿也有柔情的一面”
毛福军从2018年10月初来到项目直到过年都没回过家。过年回家的时候,女儿非常高兴,他带着女儿去看电影,到晚上10点多,女儿都没有困意,仍在讨论电影里的细节,电影结束两人一起蹦蹦跳跳地回了家,女儿说“这是她这一年过的最开心的一天”。爸爸在身边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年假结束的时候,女儿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说到这样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接,而我却没有”。
陈军的小儿子才1岁多就会叫爸爸了,经常在视频里面“爸爸 爸爸”的叫,这才成为了陈军每天的快乐源泉。由于项目地处高原,他经常不回家,渐渐的他小儿子再也没叫他一声爸爸,这成了陈军心里隐隐的痛。“旅行式爸爸”,是陈军常常调侃自己的话。
程伟总喜欢拿着手机兴高采烈得给别人看他儿子的模样,笑话他穿小裙子的样子。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触摸不到的无奈,与工作时雷厉风行的他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们常说,一个萝卜一个坑,然而在西藏领峰项目上,这句话要被改成“一个萝卜好几个坑”。由于人员紧缺,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这样的工作环境把每个人都锻炼成了复合型人才,钢构人在也将继续在这里升华铁军精神,在雪域高原留下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