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专线”收运“新体系”,推进分类“实打实”
为有效打消“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混运、末端混烧”的群众疑虑,路桥区始终聚焦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构建、运行和监督,推进落实“专线专运”。目前,路桥主城区范围内已实现“分类投放一定分类收运”“一种车辆收运一种垃圾”,全域分类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强化收运体系建设。抓住垃圾分类示范创建、食品安全区创建等机遇,精准排摸垃圾投放情况,分区域、分标段、针对性制定《分类清运专业作业方案》指导分类清运实质化运转,确保不遗漏、不延时。目前,路桥区已建成由95辆分类车共33条专线组成的分类收运体系。
规范收运体系运行。针对示范点创建市场化服务供应商、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供应商、区环卫中心本级环卫队伍的不同特点,根据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分别制定垃圾分类收运考核评价办法,制度化规范分类收运体系运行。
落实收运体系监督。在垃圾中转站等33个环卫关键节点部署视频监控,实行动态监管、全链条追溯。依据《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通过动态巡查、蹲点摸排、线索挖掘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形成有效监督震慑。今年以来,路桥区已对垃圾分类方面的违法行为立案处罚15起。
开拓“拉风”经济“新蓝海”,推动发展“手牵手”
为有效破解垃圾分类政府“单打独斗”和效益短期难以显现问题,路桥区努力寻找垃圾分类与经济发展的“最大公因数”,让政府的有形之手“牵上”市场的无形之手,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实现经济与文明的双赢发展。
开拓政府购买服务新领域。一方面,购买分类示范创建市场化服务。2019年,路桥区通过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方式,三年共计投入3050万元,着力强化80个示范点位的垃圾分类设施投放、体系运行、宣传教育等内容。目前,该项目由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运营,2019年4月1日起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共引导分类投放23.95万人次,获得合格可回收物59.67吨(其中废旧金属3.56吨)。另一方面,购买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服务。路桥区于2018年年底启动城区新一轮环卫市场化保洁项目,3年共计投入9030万元,专门加入分类垃圾桶设置、分类清运车辆更新和体系运转等垃圾分类要求。通过该项目,路桥区已实现城区8个社区、70个村居的分类服务覆盖。
挖掘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推动本地废旧金属回收体系接入金属再生产业园区,加速金属再生产业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路桥区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2%,并确定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大峰野金属有限公司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回收品种涵盖废旧金属、塑料、电子产品等。
注入配套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方面,拉动前端分类器材产业生产。以推广垃圾分类做大垃圾分类器材市场,带动相关企业销售扩大、提振营收。如浙江台州路桥区航星塑料模具厂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企业日产分类垃圾桶约3000个、日产值约8万元,占其业务营收的85%。2019年业务量相比2018年垃圾分类未全面推开时增加约35%。另一方面,引入末端处理项目投资建设。招引台州市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投资9.2亿元扩建“旺能三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8月开工,已于2019年12月建成,目前5号炉已投入试运行,日处理垃圾约700吨、发电上网30万kWh。完全投运后可新增其他垃圾日处理能力1500吨。
布局“时尚”阵地“拉风吧”,推广宣传“面对面”
为有效破解群众参与度低、意识较差、习惯落后等问题,路桥区在省市级分类示范小区、学校等点位打造了45个集宣教展示、服务群众、交流互动等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拉风吧”,助力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新时尚。
强化氛围营造。每个“拉风吧”内统一配置标准四分类垃圾桶、宣传手册、定制礼品等宣传物品,统一上墙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卡通形象、logo标志等宣传元素,确保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氛围浓厚。
服务群众需求。设置智能秤,对难以投入示范点位智能分类回收设施的大件可回收物进行称重回收,服务群众大件垃圾分类回收需求。设置智能积分换购机,群众可使用垃圾分类积分24小时自助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服务群众垃圾分类正向激励需求。据统计,2019年以来,共有8000余卷垃圾袋被换购。
发挥阵地作用。一方面打造宣传阵地。以“拉风吧”为阵地,充实垃圾分类督导员、宣传员、志愿者力量,开展节日游戏、亲子教学、分类培训等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打造休闲阵地。“拉风吧”内配有休闲座椅等设施,全天候免费开放,吸引群众聚集交流、休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接受垃圾分类理念。截至目前,“拉风吧”内共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000余次。